原標題:公務員()考題里的現實逼問 當你在考卷上看到幾年后的自己—一個平凡的小公務員,工資不高,工作沒什么起色,獲得了“永久的安全”,代價是提前擁有了50歲人的生活節奏,你還有決心繼續這場考試嗎? 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渴望進入體制的年輕人在申論(地市級)材料里,看到了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年輕人。他叫小鄒,當然,其實你也可以稱他小王、小周或是小李。他的公務員身份濃縮了今年上百萬考生的渴望,他的困惑也是許多青年之困。 考卷上的小鄒今年27歲,已經在北方某城市的機關大院里工作了4年,月收入2800元,身上背著房貸,買不起車。沉悶的工作讓這個年輕人感到壓抑。他想跳槽獲得更好的發展,又擔心失去現有的地位和穩定。“像我這樣的人多了去了,既然大多數都選擇了繼續,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我的心在躁動,但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小鄒說。 考場上的年輕人,有的剛畢業,有的已經工作了幾年,他們都想進入讓小鄒珍視又糾結的體制,但首先要為前輩們設計一份調查問卷,了解公務員群體的生活、工作情況和心理、思想狀態。如果順利,他們將獲得寶貴的20分,距離體制畫下的紅線又近一步。 即使在緊張的考試中,等待叩響體制大門的年輕人也被這段鉛字材料打動了。一個參加考試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說,她被小鄒的經歷觸動,因為自己渴望邊行走邊打工的自由生活,但為了穩定、安逸、地位、收入和父母的期待,她在縣城一家事業單位的辦公室里坐得“肚子都起來了”。一個考生做完題后,忍不住重新看了一遍小鄒的故事。另一位考生說,由于看得太過投入,最后大作文都沒來得及寫完。 不止一個人說,在小鄒身上看到自己現在或者未來的影子。他們的故事沒有出現在復習材料、真題里,但卻是考卷之外的另一種真實。體制沒有想象中的萬能,至少沒有撫平年輕人的焦慮。 對于這些站在體制邊上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設計的那份問卷,也給自己一個理性思考的機會:到底為什么要進入體制,這是否就是你要選擇的生活? 這道題不僅考問寫材料的能力,也考問答題人的內心,是否對未來有清晰的判斷和思考,是否在選擇時足夠清醒。如果無法回答考卷上的問題,也更無法回答現實中的疑問。 小鄒糾結要不要離開,但體制的光環還是讓追隨者眾多。考場外,一個在省直屬事業單位工作的同齡人問網友:“27歲考公務員是不是有點遲?”一個第6次參加國考的28歲姑娘告訴前來采訪的記者:“如果考上,找對象也順利多了。辦公室的另一個合同工,前年考上了公務員,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年輕人對未來的焦慮折射了時代的不確定性。從某種層面上說,青年的選擇里也含著國家的取向。十幾年前,年輕人離開體制紛紛“下海”,那時他們也是為了過不一樣的生活。如今,后輩們甘愿“回流”到體制內,同樣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們批評現在的年輕人太過務實、喪失理想,說他們被功利現實綁架,但忘了檢視是否給予年輕人公平的陽光、自由的空氣,以及養分充足的土壤。 4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小鄒順著資源的指揮棒,參加了公務員考試。那一年,國考報名人數第一次突破百萬,小鄒在平均78:1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是當年的成功者之一。這位曾經的校報記者在試卷上分析著“我國當前經濟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指點著“解決糧食問題的對策”。然后,他獲得了令許多同齡人羨慕的公務員身份,卻并未擺脫焦慮與糾結。 4年后,這些考卷外的年輕人,同樣為了穩定,為了地位,為了房子,為了高收入選擇了體制。現在,小鄒在試卷上不動聲色地提醒他們,有一天為了房子,為了收入,為了更好的生活,可能還會離開。在試卷上,關于小鄒的題目沒有標準答案,而在考場之外,關于人生選擇的這道題,也擺在每一個年輕人面前。(王晶晶) (中國青年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國考閱卷使用雷同試卷鑒定系統 已處理178人
·公務員考題里的現實逼問
·國考申論命題:地市級變化大 副省級變化小
·“國考”申論不考政治考心理 民生視角增多
·國考“打醬油”考生多 赴考只為“練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