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云南公務員()信息網上的招考成績公布后,群眾一片嘩然。因為在一場只有23人參加的考試中,僅有一名考生有成績,其余22人都是零分。負責招考的部門回應稱:零分并非錄入系統出了問題,可能是由于考生違規,包括代考、作弊、棄考等,往年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見本報今日A5版) 一個考試崗位23人報考卻有22人零分。客觀來說,這的確有很多種可能,如錄入錯誤、代考、作弊、棄考等等。如今,官方的最終定論是22人缺考。盡管這種概率極小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發生,但在回應時,態度應是誠懇的,行為應是負責的。遺憾的是,官方雖然開了發布會,但除了認定 “缺考”和說了一些應景性的話外,并無更多的解釋與細則。且發布會只開了1分35秒,不少攝影記者表示,相機都沒架好發布會就結束了。官方這樣的姿態,的確讓人難以看到誠意。 一直以來,公眾對“公考不公”的質疑與焦慮從未停歇。湖北公務員考試近30名考生得負分誤判,卻遭遇維權難;各地頻頻發生優秀考生倒在體檢上的案例……這一切的事實,都指向了公考不公。在公考的社會聲譽并不是那么良好的境況下,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形成“四面楚歌”的態勢。此時,涉事方面的回應與調查,應拿出足夠的真誠,這是最起碼的底線。 公眾關注公考中的各種“巧合”,不僅是對當事考生命運的一種關注,也是對公考公平甚至是社會公平的一種關注。就云南此事來說,就有很多明顯的疑問。例如,第一名總分125.5分是一個很低的分,因為云南公考的總分是300分(行測200分,申論100分),那么集體缺考是不是“陪太子讀書”?再如缺考的22人是否符合報名的條件,是不是真實存在的個人,與125.5分的考生有沒有關系?這樣蹊蹺的事情,的確難逃“刷考”的嫌疑。畢竟,公考的有些崗位,如果報名人數達不到,是不能開考的。 獨苗、22人缺考、陪太子讀書……這些關鍵詞串聯在一起,讓公眾一切的質疑與想象都充滿了灰色的味道。這不是公眾天生“陰暗”,而是發生這樣巧合的幾率太小了,官方又無足夠真誠的態度,更無完全權威的調查結論,再加上公考本身的各種“拼爹”魅影,難免給人一種不好的暗示。因此,當地官方不能敷衍輿論,而應深入調查,把事情的真相呈現在公眾面前。如有人違規,一定要嚴懲不貸,如此,才能算是“22人零分事件”的終點。(楊燕明) (長沙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評云南公務員考試:回應22人零分須拿出足夠誠意
·云南公務員考試怎成“陪太子讀書”
·你押中公考“奇葩榜單”的答案了嗎
·云南回應23人公考22人0分:考生涉違規所致
·起薪太低 美國大學生不熱衷當公務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