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中,作者往往會采用反面論證的形式來加強自己的觀點,這種論證的形式在言語文段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所以,考生們如果能夠掌握反面論證的特點及作用的話,勢必會對做題有很大的幫助。那么,河南華圖就詳細討論一下反面論證如何幫助我們做言語題。 反面論證有兩種表現形式: 第一:正+反。即文段先給出正面描述,然后再進行反面論證,這種形式重點應該為前面的正面觀點。表現形式為:否則......、不然......等形式。因為反面論證的句子非常好找,所以,利用這種表現形式,考生們可以在反面論證之前迅速找到重點句的位置。 第二:(正)+反。即文段沒有給出正面描述,而是直接通過反面描述來說明自己的觀點。表現形式為:如果不/沒有......則、就......。反面論證是用來強調正面觀點的,當文段沒有正面觀點或者考生沒有找到正面觀點,那么考生可以通過反面論證的描述反推找出正面觀點。例如: 【例】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贊美的可信度要靠批評的自由度來檢驗。如果我們處在一個不能自由表達批評意見的環境中,那么無論贊美的聲音表達得多么充分,也不能讓公眾信以為真,因為最真實的評價總是在一個可以自由競爭的言論環境中產生的。一旦缺失了這一保障贊美言論公信力的制度土壤,哪怕贊美真的是出自當事人的真情實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栝最準確的是( ) A.贊美與批評是矛盾的統一體 B.真實的贊美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C.批評和贊美都需要自由的言論環境 D.能夠自由表達批評才能有真實的贊美 本題第三句出現“如果...不...”反面論證的表現形式,所以可以通過“正+反”的形式找到重點句:“贊美的可信度要靠批評的自由度來檢驗”,從而得出D選項。考生也可以通過反面論證的描述“如果我們處在一個不能自由表達批評意見的環境中,那么無論贊美的聲音表達得多么充分,也不能讓公眾信以為真”直接反推出正面觀點,得出的答案依然是D選項。 反面論證經常會在言語的文段中出現,河南華圖認為考生們要善于利用反面論證,能快速準確地找到正面觀點,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5公務員行測備考:反面論證在言語題型中的運
·北大碩士放棄當公務員干裝修:父親覺得很丟臉
·身份證遺失體檢被拒 廣東一公考“狀元”遭淘汰
·2015公務員面試熱點題預測:博士到底該干啥
·90后六考公務員 倆月輾轉三個城市參加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