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多項選擇題:17~33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估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舊事物,從根本上說,是因為 A、新生事物產生于舊事物之后,是新出現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結構和功能,能適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 C、新生事物是對舊事物的揚棄,并添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D、在社會歷史領域內,新生事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選B、C、D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原理第二章辯證法中關于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這個考點,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原因: 第一,就新事物與環境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就新事物和舊事物關系而言,新事物否定了舊事物中消極腐朽的東西,保留了舊事物中合理的,適合新的條件的因素,增添了舊事物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在本質上優于舊事物。 第三, 在社會歷史領域,新事物從根本上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18.2011年4月,耶魯大學出版了《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一書,書中列舉了當前西方社會10個典型的歪曲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將世間萬物都歸結于經濟因素,藝術、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簡單地視為經濟的反映,對人類歷史錯綜復雜的本質視而不見,而試圖建立一種非黑即白的單一歷史觀,上述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辯證關系思想的嚴重歪曲,其表現為 A、把社會歷史發展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歪曲為單一因素決定論 B、把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歪曲為機械的單向作用 C、把經濟作為社會的“基礎”所具有的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歪曲為唯一決定作用 D、把意識形態對社會歷史始終具有的積極能動作用歪曲為消極被動作用 選A、B、C D 解析:把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觀歸結為單一的、簡單的、機械的經濟決定論,而忽略其他因素的能動作用。 19.人們往往將漢語中的“價”、“值”二字與金銀財寶等聯系起來,而這兩字的偏旁卻都是“人”,示意價值在“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透過商品交換的物與物的關系,揭示了商品價值的科學內涵,其主要觀點有 A、勞動是社會財富的唯一源泉 B、具體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實體 C、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 D、價值在本質上體現了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選C、D 解析:這道題考的是原理第五章對商品價值內涵的理解,商品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從本質上講,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 20.關于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的必然性,馬克思主義除了從社會形態更替規律上作了一般性的歷史觀論證外還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入實證的剖析,科學地論證了 A、資本主義的歷史暫時性 B、資本主義發展的自我否定的趨勢 C、資本主義的具體途徑和方式 D、工人階級推翻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歷史使命 選A、B、D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原理第八章對共產主義理想實現必然性的理解。共產主義理想一定要實現,是以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發展為依據的。馬克思主義不僅對社會形態交替規律,對共產主義實現必然性做了一般性的歷史觀論證,而且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剖析,做了具體實質的證明,特別是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運動,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論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自我否定的趨勢;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論證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暫時性;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資本主義的非正義性和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揭示了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發展規律和趨勢,論述了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勝利的必然性。 21.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度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階級構成主要包括 A、工人階級 B、農民階級 C、民族資產階級 D、城市小資產階級 選A、B、C、D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概論第四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中新民主主義社會在政治上的特點。毛澤東認為人民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時期,其包括的范圍是不同的。在新民主主義社會,作為人民的階級構成,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2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進經濟增長 A、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B、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C、由主要依靠國有企業推動向依靠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協調推動轉變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選A、B、D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概論第八章關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十七大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該按照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要求來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其中,三個轉變就是指選項中的A、B、D。 23.基層民主是我國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階層人士在城鄉基層政權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自治組織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發展基層民主 A、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養,為進一步發展民主創造了條件 B、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 C、為基層群眾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機會 D、為基層群眾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創造了條件 選A、B 、D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概論的第九章有關基層民主建設的問題。黨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疇,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發展基層民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在我國,保證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管理經濟和其他事務的權利首先要保證他們在基層事務中當好家,作好主的權利。另一方面,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發展基層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養,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進一步創造條件。 24.十七大以來,黨對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戰略部署,這是基于 A、文化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B、文化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D、文化已經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 選A、B、D 解析:這道題考的是概論的第十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的中央精神。根據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精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能夠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25.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凸顯、解決這些社會矛盾,改革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需要 A、健全社會管理格局 B、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 C、創新社會管理理念 D、創新社會管理方式 選A、B、C、D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是第十一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和“十二五”規劃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內容。十七大指出,完善社會管理就要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十二五”規劃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就要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完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 26.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繼逼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 A、《虎門條約》 B、《望廈條約》 C、《黃埔條約》 D、《天津條約》 選B、C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綱要第一章有關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鴉片戰爭期間,除了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和中英《虎門條約》以外,美國和法國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27.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部分人震驚于列強的“船堅炮利”,主張學習西方以求“自強”,洋務運動由此興起、洋務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創辦新式學堂,主要有 A.翻譯學堂 B、工藝學堂 C、軍事學堂 D、法政學堂 選A、B、C 解析:這道題考的是綱要的第二章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事業,其中的一項事業是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 (微博) 生,洋務派創建了新式學堂,主要有三種,一是翻譯學堂,如京師同文館,一是工藝學堂,一是軍事學堂,如船政學堂等。 28.一般說來,游擊戰爭是個戰術問題、但是,在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具有戰略地位,是因為它 A、主要是在外線單獨作戰,而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作戰 B、是抗日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戰方式 C、是大規模的,而不是小規模的 D、是進攻戰,而不是防御戰 選A、C 解析:這道題考的是綱要的第六章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在抗日戰爭的初期和中期,游擊戰被提到了戰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在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游擊戰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形式,游擊戰還為人民軍隊進行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 29.1957年2月,毛澤東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強調指出 A、社會主義社會充滿著矛盾 B、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C、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得到解決 D、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選A、B、C、D 解析:這道題考的是綱要第九章有關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成果,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其主要內容有:第一,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第二,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篇講話是一篇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獻,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30.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著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功能、目標方向、價值取向和實現途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其基本內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和 A、公平正義 B、自由平等 C、服務大局 D、黨的領導 選A、B 解析 :這道題考的是基礎第七章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社會主義法制觀念主要包括民主法制觀念、自由平等觀念、公平正義觀念和權利義務觀念等。 31.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在我國,愛國主義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規范 B、既繼承了優良傳統,又具有時代特征 C、體現了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一致性 D、體現了愛國主義與擁護祖國統一的一致性 選ABCD 32.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經過90年的奮斗、創造、積累,黨和人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發展的成就是 A、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 B、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C、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D、建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選ABC 33.2011年11月28日—12月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在南非德班舉行、盡管對部分焦點議題分歧嚴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會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 A、達成涵蓋所有締約方的“國際法律框架” B、成立“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 C、繼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D、正式啟動“綠色氣候基金” 選BCD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2012年考研政治真題解讀:具有三大明顯特點
·2012年考研政治緊密聯系熱點 多選題難度稍大
·2012考研英語難度基本持平 做真題幫助明顯
·2012考研英語分數線或微調 大小作文具代表性
·考研英語二整體難度較往年持平 閱讀翻譯偏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