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關注各批次專業分布、不同省份不同熱門專業、省內外高校招生比例 報志愿,知己更要知彼 洪傲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多年從事高等學校專業研究,主編《高考專業介紹與報考指導》、《高考專業詳細介紹與選擇指導》等專著,開設“洪傲講專業的博客”。 ■洪傲 了解各省各批次專業分布特點 部分省市招生計劃顯示,文理科1批招生計劃中,法學專業門類招生人數比重明顯高于2批次。這說明,法學專業門類對人才的院校背景要求較高,有志于報考法學類專業的考生,要優先選擇院校背景,盡量選報辦學條件好、法學學科優勢明顯的院校。 部分省市招生計劃中,文學、經濟學兩個專業門類各批次招生計劃比重差異不大,這說明這兩個專業門類對學生院校背景要求不高,這兩個專業門類較適合各批次考生選報。 文科、理科各批次中,管理學專業門類招生人數比重呈逐批次上升態勢。這表明,管理學專業門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學生就業范圍廣,各層次院校背景的畢業生均可找到滿意的崗位,是各批次考生可以放心選報的專業門類。 部分省市招生計劃顯示,理學專業門類在1批次、2批次投放的招生計劃比重呈下降趨勢。其中,理科1批次,數學類是理學專業門類中的招生人數最多的專業類。在2批次中,基礎數學類專業招生人數比重下降,數學(師范)專業、統計學等應用型數學類專業招生比重上升明顯。有志于學習基礎數學的考生,要重視院校背景的選擇,要重視考查院校數學學科的學科建設、研究能力、師資水平。 在各省市招生計劃中,電氣信息類、土建類、機械類是工學專業門類中招生人數最多專業類。這說明,選報這類專業的考生,可以較少受院校背景和地域的限制,畢業時留在當地就業,或去外省市就業,都有較大專業優勢。 注意不同省份有不同的熱門專業 受各省經濟發展特點影響,不同省份的熱門專業又有較大差異。 如浙江省文科1批次日語專業招生人數較多,2批次護理學專業招生人數多。北京市文科1批次中,社會學類專業招生人數多,2批次中,歷史學專業招生人數多。吉林省1批次專業中,教育學、師范類專業比重高,而經濟學、管理學專業招生人數較少。英語(師范)、漢語言文學(師范)、思想政治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專業招生人數比重明顯高于其他省市。 再如北京市工學專業招生集中在電氣信息類、土建類、機械類,專業分布不均衡。2012年,理科1、2、3批電氣信息類、機械類、土建類專業招生人數占工學專業總招生人數的73%。這幾類專業的學習內容涉高中物理、數學知識的延續,給高中期間擅長學習這些科目的學生提供了專業選擇空間。但是,從總體上看,北京市工學招生計劃中與生物、化學相關的專業規模較小,擅長學習化學、生物的學生選擇空間較小。 廣東省理科專業招生計劃學科分布均衡,電氣信息類、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機械類、化學類、生物類、土建類等專業招生人數均衡,招生專業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各個學科,為擅長學習這類科目的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專業選擇空間和就業空間。 根據省內外招生比例確定目標高校 從全國范圍看,各高校向不同省份考生投放的招生計劃數量不等,因此,不同省份考生就讀大學的地點差異很大。家長考生要從實際出發,科學分析,客觀選擇高校。 在北京、浙江、廣東等省市的招生計劃中,省市內高校招生人數比重明顯高于省市外高校招生人數比重。如北京市2012年文理本科1、2、3批招生計劃中,約70%的招生計劃數量來自市內高校。浙江省2012年招生計劃中,文科、理科1、2、3批次省內高校招生計劃數量逐批次遞增,文科由56%增至75%,理科由52%增至81%。廣東省2011年招生計劃中,文科本科1批次、2批次A段、2批次B段省內高校招生計劃比重分別為85%、90.8%、92%。理科本科1批次、2批次A段、2批次B段省內高校招生計劃比重分別為78%、85%、89%。以上數據顯示,這些省市的高校向本省市考生投放的招生計劃數量多,校均招生人數多,考生選擇就讀這些省市的“211”、“985”院校的錄取概率高。因此,在填報院校志愿時,這些省市的家長、考生要把握幾個基本點:一是,1批次的多數考生要優先考慮本省市的“985”、“211”工程高校及省內重點高校。在本省市挑選院校,院校志愿滿足率、專業志愿滿足率均高于選擇外省市高校。二是,2批次、3批次的考生,挑選目標院校時,應以就業為導向,需要在省外高校與省內高校之間作出選擇時,建議加大省內高校的權重,優先選擇省內高校。 山西、內蒙古、吉林等省區的情況與上述省市差異很大。山西省本科文科1批次省內高校招生人數比重約35%,理科1批次省內高校招生人數比重約23%。吉林理科本科1、2批省內招生人數比重分別為42%、53%。內蒙古招生計劃中,省內高校招生人數占總招生人數的49%。以上數據顯示,這些省區的大多數考生最好選擇外省市高校。 《中國教育報》2013年5月6日第7版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志愿將開始填報 北大清華等名校在京減招
·高考關注:填報志愿乃是高考前的“大考”
·填報志愿乃是高考前的“大考”
·上海14日起填報高考志愿 招辦提醒別太功利
·2013年高考志愿填報必知五項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