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六成靠分數,四成拼志愿。”雖然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市的高考志愿填報工作還未展開,但很多家長已開始著手物色一些適合考生的高校和專業了。“一人高考,全家總動員。” “人家既然叫你了,你就得去。人既然去了,就得‘發聲’!”據記者了解,一般人在接到考生家長邀請之后是不會直接拒絕的,而在去到考生家里之后,很多參謀經常陷入到一種“糾結”的處境當中。 “說少了擔心親友說我們不上心、沒誠意,說多了又擔心自己的錯誤判斷給考生和他的家庭帶來消極影響,”孫剛說,“其實做這種參謀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情愿的。” 胡鑫反映,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早就有人把參謀志愿當做生意來做了,每到高考季節,這些參謀公司就活躍起來,價值2萬元的“志愿方案”供不應求,但在一些中小城市里,依靠親友參謀志愿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 “每年都在變化,每個人面對的情況都不一樣。”孫剛告訴記者,在填報志愿的問題上,親友團里真正有經驗的人其實并不多。“現在考后很多學生通過微信等媒介加強了溝通和聯系,而且大多數省份都是出分后、劃線后才填志愿,大家的認識有提高,高考的制度也在優化和改進。” 吉林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鐘新認為,和大學畢業時找工作一樣,高考后填報志愿中的盲目性肯定是難以避免的。“要消除盲目,根本還是得加強對形勢和政策的研讀。”鐘新說,“比如給孩子選擇一個專業,最好就在進大學前把孩子四年甚至是七年后的出路想好。事實上,好多問題的答案是志愿填報參考資料上所沒有的,但它真的是需要考慮的。” 因為最終進入大學學習的是孩子,所以也有專家表示,在填報志愿時,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改變“司令”作風,把最終的決定權還給孩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教師陳宜說,進入大學之后,對專業的熱愛與否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整個人生軌跡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填報高考志愿時,考生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進而與家長產生矛盾。”陳宜說,“在這個時候,我并不建議親友參謀團卷入這場‘戰爭’中來,相反,考生家長應該善于傾聽和溝通,力爭通過交流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即使自己的考慮和選擇是正確的,父母也要注意以理服人,要讓孩子心悅誠服,絕不應讓孩子委曲求全,進而抱憾終身。” (新華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報志愿 緊盯高校就業考研率
·高考志愿親友參謀團:考生“解放”日我們糾結
·云南高考生13日起可上網咨詢填志愿
·講實際巧選擇避陷阱 高考志愿填報“一點通”
·金融學仍舊為高考熱門志愿 醫學專業遇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