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教網訊,今年初,教育部啟動了“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試點,要求各院校開設一批國家發展急需的人才培養項目。今天,包括北京城市學院、西京學院、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河北傳媒學院、黑龍江東方學院在內的5所民辦高校已通過教育部審批,正式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民辦高校首次獲得研究生教育資格,此舉標志著民辦高校學歷培養層次進一步提升,打破了過去研究生招生由公辦高校、科研院所獨家壟斷的局面。 民辦高校獲得研招資格,確實是國家對30多年來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大認可,更加充分的說明了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興之余,我們感受到民辦高校走進研招時代,需要有更多的擔當與責任,需要有更多的探索與奮進。民辦高校普遍固有的幾個大問題,民辦高校辦學主體是必須要通盤考量的。 首先,民辦高校存在資金危機。比如,民辦高校雖有國家政策扶持,但歧視是客觀存在的。并且羊毛出在羊身上民辦高校的運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高學費,一萬元一學年很多情況下只是起步價。雖然,五所高校開啟民辦高校"招研"的破冰之旅,但在這個大前提下筆者希望某些民辦高校"招研"前首先有量力而行的理性思維。 其次,與公辦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與教育模式需要考量。如果教材不徹底改革,民辦高校只能和公辦高校一樣,如果只是單純的招研高校的數量變化,多幾個,或少幾個,無論是公辦的,還是民辦的,都不會對招研機制有實質性沖擊,不過是一種"量變",達不到民辦高校自身靈活辦學的實際育人功效。 再次,產權不清晰問題是制約民辦高校研招工作有序進行的障礙。民辦高校產權不清晰已是關系到其發展的重要問題,加之研究生資格的教育教學,其產權會更加不清晰。是繼續以學費為收入來源還是財政扶持,教學設施設備以及師資的配備是否按照公辦的體系進行,民辦高校的進入與退出機制以及研究生資格的認證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辦學主體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必須要考證的。 總而言之,民辦高校首獲研招資格是一件很好、很大的事情,關系到我國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建設與發展,也關系到整個民辦教育的發展。在發展的新時期,民辦高校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按照市場需求靈活進行課程的設置,在擔當與責任中,實現更快更大的發展! 附:5所民辦高校獲得研究生招生資格名單 北京城市學院、西京學院、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河北傳媒學院、黑龍江東方學院 |
[發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