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備戰2013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不少高校學子選擇暑假留校埋頭苦讀,每天過著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的生活。大學圖書館和自習室受到“熱捧”,能容納千余人的自習室擠滿了學生。如果是上課期間,都得五點半左右去占位,去晚了可能一天都找不到地方學習。(《千余大學生暑期留校為考研(微博)圖書館人滿為患》新浪教育(微博)網8月9日報道) 高校學生將漫長的暑假完全用于復習考研,從而為我們的考研熱再加一把火,這應該是一件好事,至少,這是高校學生熱愛學習的一種表現。今天,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都深刻地認識到,“六十分萬歲”的時代,早已經一去不復返,僅僅混一張本科文憑,現在看來,已經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為了提升自己的實力,他們自我加壓,認真學習,用三四年前的高考(微博)拼搏精神再一次武裝自己,在考研道路上艱難跋涉。不過,我們再追問一下,這股來勢洶洶的考研熱,究竟是因何而起呢?那么,我們可能就不會為考研熱叫好了。 一名學生的回答,讓我們看到了考研熱背后的可怕。“大家壓力都挺大,萬一考不上研究生還怕耽誤了找工作,一想到找不到工作就很害怕”。顯然,高校學生們不惜代價拼命考研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工作。為什么找一份工作就必須考研呢?這可能與我們這個社會在招聘人才時的重視學歷甚至是“唯學歷論”有關。因為重視學歷甚至是“唯學歷論”,所以,學歷越高的,競爭力也就越強。為了讓自己擁有更重的競爭籌碼,高校學生必然放棄休假放棄實習而為考研放手一搏。而從用人單位來看,似乎自己員工的學歷越高,單位的外在形象也就越完美,人氣與底氣也就高人一等。于是,你招專科的,我就要招本科;你找本科的,我就要招碩士;你招碩士的,我就要招博士。參聘學生與用人單位相互競爭,就像哄抬物價一樣,讓整個社會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 這樣的惡性循環,也許對用人單位并沒有直接的影響,而對于急于謀求一份工作特別是一份可心的工作的大學生而言,“求職成本”就會被無形擴大。據調查,許多大學生,為了考研而不得不購買各種資料,不得不參加各種輔導,一次考研所耗費的資金,有的甚至高達萬余元之多。而這么一筆巨大的投資,顯然,高校大學生,只能將其轉嫁到父母的身上。所以有人說,不讀大學,一輩子受窮,而讀了大學,則馬上就窮。“唯學歷論”,導致的最為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們的教育投資,越來越大,大到許多家庭根本就無法承受。 盲目尋求高學歷的人才,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浮夸病。這其實也是社會資源的極度浪費與貶值。如果一份校園保安也必須擁有中國公安大學碩士的學歷,那只能說,我們的教育越來越沒有價值。這不僅無法創作價值,相反,它還會逼迫整個社會為此而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我們必須從正本清源。工作與專業,強調的是對口;崗位與發展,強調的是能力。盲目追求高學歷而引發諸如考研熱考博熱,與教育,與工作,都是背道而馳的。我們的職業教育,為什么得不到充分的發展,與盲目追求高學歷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鑒于此,考研熱,必須要引起我們整個社會的冷思考。(范德洲)(來源:中國安徽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考研族是“留守”大學生主力軍
·從北大碩士遭父奚落說起
·重考生省錢絕招: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資源
·“考研熱”背后的冷思考
·雷聲奧運后爭取保研 今年與女友領證(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