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 李光明 “剛開始父母叫我‘大隊書記’,但是為群眾實打實干了一年事以后,自己在事業上獲得了成就感,也讓父母刮目相看。”安徽大學[]歷史文化研究系研究生,現任安徽省新站區瑤海社居委副主任的賈旭東告訴記者,自己一年前參加了新站區“村官助理”招聘,通過激烈的競爭走上工作崗位。 近日,新站區第二輪面向高校定向招聘再次掀起畢業生追捧。與去年招聘應屆本科生不同的是,此次招聘標準有點“硬”,應聘者不僅必須是2013屆研究生,還要求實習半年合格后才能留任。雖然沒有正式“身份”,但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仍有189名研究生對30個名額“虎視眈眈”。 人才機構 300多名研究生角逐30個崗位 30個村委會和社居委主任助理的實習崗位,合格留任年薪不低于8萬元。這是新站區此次招聘開出的誘人待遇。11月17日,189名研究生奔著這些崗位,走進了面試考點。 新站區勞動局人事處職員盛麗麗告訴記者,此次招聘報名者必須是包括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等在內五所大學應屆畢業研究生,專業涉及包括了法律類、經濟與管理類、規劃園林及工民建類,年齡也必須在35周歲以下。 即使門檻很高,此次招聘仍吸引300多名研究生躍躍欲試。但經過資格審查,最終只有189名考生有幸“一較高下”。 “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原來農村管理隊伍組成年齡較大,知識結構偏低,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注入年輕、有文化、有激情的血液,均衡管理結構。”盛麗麗說,應屆生可以借實習機會接觸一下社會,在基層得到全面鍛煉。 盛麗麗也坦言,之所以有大量求職者競爭,與經濟形勢不是很好,就業形勢也不樂觀也有關系。 “去年競爭更激烈。”盛麗麗說,當時面向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的12所名校定點招聘38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光合肥報名就有1600多人。可貴的是,這批大學生進入基層后迅速進入角色,干勁十足。其中一部分人因為表現優異,已經進入村居領導崗位。 村居助理 “大隊書記”好好干很有成就感 賈旭東就是從“村官助理”走上領導崗位中的一員。 2011年6月,賈旭東參加了新站區人才招聘計劃,經過“過關斬將”后迎來自己第一份基層工作,即東站社居委主任助理,負責社會救助方面的工作。剛上任,賈東旭就將轄區內23戶低保戶大病救助全部走訪一遍,幫助符合條件的低保家庭辦理申請,還將不符合條件的“水分”擠了出去,提高了申請效率,也降低了申請成本。 “剛開始群眾對我的工作是持觀望態度,后來逐漸轉為認同,現在路上碰見遠遠地就會和我打招呼。”賈旭東說著聲音中透露出喜悅,“我本身是學歷史文化研究的,研究儒家‘仁者愛人’,這點讓我在基層工作和容易與群眾拉近關系,還可以將學到的文化理論適用于工作,為群眾實實在在辦點事。” 說起當時的選擇,賈旭東說因為當年就業形勢非常低,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許多同學后來也轉了行,自己覺得這份工作能鍛煉人,又能學以致用,就來試試。雖然剛開始有些后悔,自己一個重點大學研究生還被父母稱作“大隊書記”,但是這份工作真的能為群眾辦點事,每次社區群眾親切地和自己打招呼,收到群眾表示感謝的打油詩,自己都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在校學生 多數研究生感興趣在于尋找踏板 如今距離第一批“村官助理”到崗已經一年了。據了解,這一年中,只有一名應聘者考取外地工作離開,其余37名畢業生仍堅守在崗位上。 “基層就是市場,基層多是機會,給一個支點就能翹起人生事業。”賈旭東信心滿滿地說,雖然是聘用制,沒有所謂的“身份”,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同,自己堅守崗位,把工作做好。 記者隨機采訪了數位高校研究生,他們紛紛表示對這樣的基層工作很感興趣。但與賈旭東態度不同的是,他們普遍表示會把這份工作作為跳板。 “如果能去做‘村官’,也是很不錯的。可以工作積累經驗,為以后考公務員[]或是事業單位做準備。”安徽某高校研二學生小菲告訴記者,現在研究生擴招,畢業后文憑并不“值錢”,自己有同學研一考上公務員就退學了。 江蘇某知名學府應屆研究生小王表示,這份工作吸引自己的重要原因是年薪8萬元,這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算是非常高的薪資水平。至于會不會長久干下去,要看自己事業的發展前景。 專家看法 大學生就業壓力需要多途徑疏導 “中國就業形勢嚴峻已經持續了約十年。隨著大學擴招,積壓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像是村官或是村官助理這樣的工作,國家會有一定的政策優惠,對大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安徽省社科院社會研究所副所長吳樹新告訴記者。 吳樹新同時指出,用高薪資吸引人才,是一種暫時性的做法。很多人會抱著“騎驢找馬”的態度去面對工作,想通過這個平臺走上公務員、事業單位或是金融業崗位大有人在。所以更為重要的是對人才就業進行分流,建立起長效用人機制。 據統計,2011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660萬,初次就業率達到78%。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了680萬,而且在整個“十二五”期間,高校畢業生仍將處于一個就業人數的高峰期,年均700萬左右。 社會總就業形勢緊張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社會問題,而大學生就業難以及資源不均衡等現象日益凸顯。對此,吳樹新指出,從大學生的方面來說,亟需轉變就業觀念,不能盲目地唯公務員論,找工作應該要能學以致用,激發自身對崗位的熱情,彰顯價值。 從國家及政府的角度,需要創新機制將人才分流。對公務員、事業單位與其他單位職位分流,對城市、農村人才需求分流,防止出現“千軍萬馬過大橋”的局面。 同時,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不能忽視。“隨著城鎮工業化的發展,社會迫切需要技術型人才。這需要國家對高等教育進行調整,在體制上進行變革。”吳樹新說,要解決高等教育學院盲目擴招,專業與社會需求不對口,與高職院校生源緊張,長期“吃不飽”之間的矛盾,調整專業人才與崗位需求的適應性,合理配置生源,讓就業多元化的同時更具針對性,促進人才的健康、高效流動。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懷柔將建最大研究生教育園區
·湖北11萬人報考2013年碩士 8成25歲以下
·研究生掀起爭當“見習村官”熱潮
·母親來京看讀研孩子被遣回老家勞教1年
·民辦高校可申請博士學位授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