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月16日電(王君寶)“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編制里。”落選哈爾濱環衛工招考的碩士生一句話引發社會熱議,也帶來不少冷思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環衛工作平凡卻令人尊敬,若是本著奉獻公眾、為人服務的理念選擇環衛事業,當然值得肯定。但是教育、機械工程等與環衛沒有直接關聯的畢業生,為編爭崗,難以讓人佩服。 拼搏勤奮,開拓進取,方能“興邦”。面對競爭,躲進“體制”的庇護中,何談“偉大復興”。 在人生的起步階段,經歷風浪,打磨自己,方能練就一身真本領。零下二十幾攝氏度“冷浴”的俄羅斯少年,雪中赤裸上身磨煉意志的韓國兒童,不禁讓我們發問:躲在安樂窩里的年輕人,拿什么去競爭? “少年強則國強”,個人的命運無時無刻不與國家的前途息息相關。開拓進取是“強”,勇于承擔是“強”,頑強的毅力、勇于改革的決心,富有遠大的理想更是“強”。年輕人唯有在成長階段不斷經歷磨難,在步入社會的激烈競爭中跌倒再爬起,才可成就個人,擁有美好的前途,才可為社會的發展添磚加瓦,為國家的未來創造輝煌。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考研消費 學術里的投入和產出
·急需解決的是質量問題:讓考研回歸理性
·研究生申請公開清華北大等20高校三公經費
·碩士生棄萬元月薪回淮南創業
·中國“奶奶大學生”二度考研有望成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