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6月24日電 (記者侯琳良)記者近日從湖南大學了解到:今年秋季起,湖南大學的優秀講師可以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這是自2011年以來該校取消導師終身制,實行導師崗位動態管理后的又一舉措。 嚴把博導質量關是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導師是關鍵。而打破傳統的導師終身制‘金飯碗’,這就意味著只有符合條件的老師才會被聘為博導、碩導。導師只是崗位不再是身份。”該校研究生院院長李慶國說。 按原來的辦法,年輕教師進了學校,先要熬上5年,甚至8年,評上教授以后,再“熬”成博導,就意味著終身有資格招收博士生。如此一來,一些沒有好的科研項目、研究方向的導師,因為是“博導”,就要帶博士;另一方面,一些優秀的青年教師,通常缺乏科研助手,即便有指導博士生的能力和水平,且獲得了重大科研項目、課題,因為不是“博導”,也不能培養博士。這一矛盾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博士生缺乏成才的沃土。 為此,2011年,湖南大學出臺《湖南大學博士生指導教師招生資格審核辦法》。從當年開始,不再進行新增博士、碩士生指導教師遴選工作,只從年齡、科研水平、科研項目、科研經費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對導師招生資格進行認定。取得招生資格方可招收博士生,未取得招生資格的將不允許招生,達到招生條件的可不受職稱限制。 這些規定后面,蘊含了多重信息——不受職稱限制意味著“博導”不再是“教授”的專屬;“未取得招生資格的將不允許招生”意味著“博導”不再是一種終身資格的榮譽稱號。招生計劃的逐年審核制使一種“能者上,不能者淘汰”的博導崗位動態管理機制悄然建立。得益于這項政策,兩年來,先后有25位青年副教授成為了博導,其中最年輕的博導只有28歲。同樣,也有34名教師因為研究生質量、學術水平、年齡等原因沒有通過博導招生資格審查。 2012年起,湖南大學還將退出導師的權利交到學生手上。學校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中,建立學生對導師指導情況的評價模塊。學生對導師的指導態度、指導時間等方面進行評價,學校對導師的科研能力、基本素質等進行考核。兩者測評總分低于60分者將直接被取消博導資格。 今年秋季起,學校又將博導申請權限拓寬到講師。“很多年輕的講師,在他們讀博士、做博士后工作時,頭腦中就有了很好的想法。他們有良好的學術背景,前沿的研究課題,有熱情、精力,應該給他們這個平臺。”李慶國說,博導崗位動態管理后,從制度上淡化了以往的博導終身制、博導“待遇化”,強化了導師崗位意識與責任意識,也逐漸還原了博導的本來面目。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湖北“三支一扶”計劃 30碩士競熱門崗位
·50余所高校研究生招生現場咨詢會29日舉行
·女生畢業典禮被求婚 曾棄高薪助男友考研
·湖南大學優秀講師也可當博導
·放棄醫院鐵飯碗 碩士開起按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