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觀點 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164.9萬人,比去年減少6.5萬人,湖南報名人數也下降4500余人。這是繼2014年后第二年持續下降。專家認為,考研還難言降溫,而距離回歸理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報12月29日訊 12月27日—29日,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舉行。教育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164.9萬人,比去年減少6.5萬人,湖南報名人數也下降4500余人。這是繼2014年后第二年持續下降。 變化:僅三成學生愿考研 來自省教育考試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湖南考研報名人數由2014年的7.15萬人降為6.7萬人。因不少考生棄考,實際參考人數還達不到這個數字。 12月,一項名為“大學生考研行為”的網絡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就業形式多樣化,導致大學生考研意愿普遍不高。而選擇讀研學生中的大部分也是為了好就業。調查共搜集到1022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998份。在問及大學畢業之后有何打算時,僅有29.9%的大學生表示會選擇考研,53.6%的人選擇找工作就業,而選擇直接創業的比例高達8.2%,選擇出國深造的則占到3.1%。 趨勢:考研已呈分流之勢 “近年來研究生報考,已呈分流之勢,分流讓考研人數有所下降,一是出國留學分流,二是免推生分流,再就是就業分流。”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 他分析,首先是出國留學分流。近年來,出國讀本科的學生快速增加,讀研和讀本的比例基本持平,以中國赴美國留學的人數為例,2013年中國赴美讀研的人數為103427人,而讀本科的人數為93768人。 其次,免推生分流。研招改革后不再要求所有學生都參加統一入學考試,給學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權,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大學里發展綜合素質,也有利于大學招到合適的、具有學術潛力的人才。近年來,免推生的人數不斷增加。今年統計研究生報考人數已把免推生排除在外,因此,一定程度造成報考人數下降。 再次,就業分流。這是讓考研根本降溫的途徑,但客觀而言,這方面的分流并不顯著,所以我國考研一直高燒不退。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有 50.5% 的考生表示考研是為了增加就業競爭力。 分析:降溫需先解決就業難 “在我看來,研究生報考還難言降溫,而距離回歸理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熊丙奇表示,只有就業分流更充分,免推生分流成趨勢,考研才會真正理性。 他認為,這都要求大學進行深入的辦學制度改革,包括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包括招生自主權),給學校結合社會需求、辦學定位自主設置學科、設置專業,探索有本校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等教育質量不高,會加劇優秀學生外流,同時也會引導學生盲目追逐高學歷——只有通過高學歷來體現自己的競爭優勢,而非用高質量教育回報來展現自身的競爭能力。■記者 賀衛玲 實習生 何亮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考研熱”降溫讓人喜憂參半
·所謂“考研降溫”目前言之尚早
·評論:“研究生招考熱”確需一盆冷水
·“考研冷”是對“計劃教育”的黃牌警告
·考研退熱將倒逼研究生教改擠“水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