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原理及背景:
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的特點部分,也就是與其他多功能病床的區別部分,即“平面運動”,如“平面無牽連縱橫起動裝置”“平面曲腿坐便裝置”。眾所周知,臥床病人的舒適度,在于床平面的舒適度,病人的仰坐和左右側翻身,需要在平穩適宜的狀態下進行。否則,護理的質量和護理理念就會大打折扣,也就是說,臥床病人應在平面的基礎上,不需多大的折騰就完成各項生活工序。
二、技術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技術的創造性,不僅僅限于與眾不同的形式上,而是體現在客觀事物的本質上。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的創造性,不只是機械代替人力的進步,而是將人的自然生活程序顯現在機械功能上。兩者的不同,在于單純的機械表現和人為自然生活的區分。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為了實現病人的平面側翻身,用了整整十三年時間,從簡單的燒燒餅爐,到復雜的裝載機,從印刷機的凸輪翻紙,到挖掘機的曲、直、伸。各種機械性能的特點,都未能提供病人縱向仰坐和橫向側翻的平面交叉運動技術,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的“平面無牽連縱橫起動裝置”,就算一條創造吧。其二,是“拼裝型病床褥子”,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將傳統褥子“適勢切割”,形成多元化形式,各單元褥塊與各單元床板沾鏈對接,病人左側翻身時,可以更換中間部分和右側各個單元褥塊,病人右側翻身時,可以更換中間部分和左側各個單元褥塊。與之現有病床褥子作比對,算作第二條創造吧。
創造性是否就代替了先進性,不然。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在十多年的礪煉中,做到了各 功能獨立成章,連合契接,相輔相成。如拼裝型病床褥子與各功能渾然一體,即不影響各項功能的實施,又保持了傳統褥子的平展性和舒適度,又能單獨拆裝,拆洗。曲腿功能;即可以使病人作單獨康復鍛煉,又能與病人仰坐或坐便配合,有益效果是:病人坐姿舒適自然,不前傾,不下滑。縱向坐便槽和平滑抽動板,看似很平常,它確體現了人為自然生活的真實。使用簡捷,便于操作。
三、技術的成熟程度:
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不是構思后的圖紙拼裝,十三年中,三次自身進化,多次局部修改而定型。每次的修正,都以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為科學依據。機械技術為功能服務,功能數據依自然人體為參照,每個環節都要作多次模擬試驗,最后以實際操作無誤,無爭議,申請專利成功。
四、適應范圍和安全性:
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是參照臥床的腦梗塞病人的康復護理過程研制的,同時也適應臥床的老年人和其他原因臥床的病人。本病床主要體現了一個“動”字,有些結構不能全部隱形包裝,所以不宜10歲以下兒童操作。
五、生產屬性及發展優勢:
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的生產,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藝簡單,材料易購,不需要大型精密裝備,其技術要點在于科學嚴謹,即可實施集中管理,也可實施分而聚的管理,對大公司和中型制造企業,較為適宜。特點是:易放易收,拓展快。
六、轉化推廣前景:
以上講到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的適宜人群,有腦梗塞病人和臥床的老年人,以及其他臥床的病人。技術轉化推廣有兩大市場,一、固定市場:據官方可考數據,全國三級以上醫院有4600多所,干休所,療養院有2000多所,養老院方興未艾,正在發展中,數據未定。二、社會市場:據報紙信息披露,全國十三億人口中,臥床的腦梗塞病人約占千分之一。依次推算,每年社會上就有100多萬臥床的腦梗塞病人,09年中國無能老人已達到940萬人,還有累年疊加的必須趨勢。兩項數字表明,多功能康復護理病床的社會責任,任重而道遠,每個具體數字都難表達其社會的潛在量。今后不是辦一個廠或一個公司所能解決地,應該是一種新產業。
市場預測: 臥床的腦梗塞病人,年發病率約占總人口的千分之一,即120萬,三級以上醫院,全國有4600多所,更新換代床位按10%計,每年5張病床需要補充,09年全國無能老人超過940萬人,社會養老,家庭養老按10%計算,每年需要90萬張病床。
主要設備及價格: 車床、沖床、切割機、鉆床、電焊機、縫紉機(除銹、木工、噴塑設備)。
原材料及價格: 扁方管、方管材、圓管、角鐵、圓鋼、木材、海綿、棉布、鐵板。
廠房及水電: 廠地16000平方米,生產車間1800平方米,庫房400平方米,電力150(千瓦),供生活用水。
技術人員: 7 人。工人: 230 人。產品年產量: 2萬張病床。
固定資產: 1300.0 萬元。流動資金: 1000.0 萬元。投資回收: 2年。
預計年利潤: 1700.0 萬元。
獨占許可: 1200.0 萬元, 分 1 次付清。技術入股: 占總股數 30% 。
其它轉讓方式面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