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經過幾個月的奔波,擁有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碩士文憑的張玲終于進入北京一家國企從事咨詢工作,成為公司里為數不多的海歸之一,但她在公司里表現得非常低調。“像我這樣從國外回來的應屆畢業生與國內讀大學的求職者相比,其實并沒有太大優勢,因此我也沒有太高的要求。但很多人還是習慣性地給我們貼標簽,認為我們眼光高。” 而近日發布的《海歸就業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企業HR或管理人士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不少知名企業的HR表示他們在招聘時會采用統一標準,根據崗位需求挑選合適的人。有HR甚至說,即使兩個求職者條件差不多,也不會因為其中一人有留學 () 經歷而優先考慮。 另據《2011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薪金在3000-10000元的占受訪人群71%,他們之中,有58%的受訪者的工作職位是普通員工;月薪上萬的人只有15%,這部分海歸一般在企業或機構中擔任主管、經理級別的職務;而真正的高薪人群更是少之又少,僅有6%左右的受訪者是企業主、合伙人或公司CEO等高管。 同時,只有47.69%的海歸有明確的職場規劃,而超過一半的人(55.15%)認為“高不成,低不就”的模糊定位是海歸就業的最大障礙。職場專家指出,海歸就業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 從調查來看很多海歸都傾向于找外企和知名大公司,最關注薪酬福利和發展空間,但他們中的很多人能力和工作經驗很有限的,并不能滿足所期望層次的要求。 “大海歸”仍是職場精英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過半數的海歸有在海外1-3年的工作經驗,或是在出國前曾有3-5年的工作經歷,這部分被稱為‘大海歸’,他們往往在國外生活了較長時間;另有近一半海歸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學成即歸國,甚至在國內也未工作過,這部分被劃分為‘小海歸’。” 啟德教育國際教育研究院人力資源專家解釋,“‘大海歸’是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人群,他們占據了職場金字塔的頂端,不僅是國內急需的人才,也是國內外企業爭奪的對象。月薪在10000-30000元甚至在30000元以上的那部分受訪人群,確實是實至名歸的‘大海歸’。而‘小海歸’雖然在語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識結構上有一定優勢,但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 但科銳國際高科技行業資深顧問黃雋也指出,即使是偏中高端的海歸人才,現在的就業優勢相比前幾年也弱了一些。因為目前國內的人才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化人才資源也越來越豐富。而且這部分海歸人才總體來講期望值偏高,職業定位偏差較大,因此找工作的挑戰性也比較大。 小海歸一再自降求職標準 ●趙婷婷,大學本科在國內讀英語專業,后赴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畢業后在天津某知名民企工作 在讀大學本科的時候,我就一直想出國讀商科,開闊一下視野,但很多商科專業都需要專業背景,最后,我申請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這個課程最好的地方是,與實習結合多,課余我們都會去一家慈善組織完成與人力資源相關的項目,通過實習也鍛煉了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這段實習經歷豐富了我的簡歷,也是面試時各公司最感興趣的地方。 回國前,我周圍的人都說海歸在國內挺好找工作的,碩士的待遇也挺高。但回國后,我才發現并不容易。很多公司提供的是咨詢類崗位,比如留學咨詢等,而我不想放棄人力資源專業,此外海歸碩士與國內碩士在薪酬方面差不多,也就每月四五千元,好的七八千元。了解了實際情況后,加之我沒有工作經驗,也就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 最后我只堅持兩個原則,一是工作要與人力資源相關,二是月薪不能低于4000元。但即使這樣在北京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不得已最終來到了天津。我的經歷表明,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還是不容易找到滿意的工作的。 大海歸對國內就業期望值低 ●王先生,北京外國語大學(招生辦)英語本科專業畢業后在國內工作,1990年赴美范德堡大學和得克薩斯理工大學分別攻讀社會心理學和MBA,此后在美工作十幾年,2010年回國先后在IBM、戴爾擔任高層管理職位。 我是因為要照顧父母而回國的,回國前我已經知道國內公司提供的薪酬肯定不能和美國相比,所以很多公司還是靠職位來吸引人,但海歸人才的視野往往開闊,有遠見,有時候反而會引來別人的嫉妒,而且以IT行業來講,美國的技術可能比國內超前五到十年。我本身從事的是IT咨詢工作,但我的技能在國內還不是很需要。所以我對在國內找工作的期望值本來就很低。 此外,我想很多在國外工作多年的海歸回國工作總會有些不適應,即使國內的IBM、戴爾這樣的外企,與美國公司的發展大方向是一樣的,但具體做事還是很中國化,比如它們的等級觀念非常強,在國外上級和下級只是一個職業問題,大家在一起依舊可以互相開玩笑。在生活上更需要一個適應期。我認為如果這樣的海歸能在一個公司熬過三個月,他應該就能繼續做下去。 HR看海歸:海歸改變團隊思維角度 ●黃文,安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主管合伙人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人,他們的語言能力可能會強一些,觀察、分析問題的角度可能會與國內的學生不一樣,所以我們招海歸是為了讓團隊多元化一些,能夠多些人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目前的一個現實是,很多海歸認為自己在國外讀幾年書的花銷比較大,想在國內盡早把讀書的投資收回來。但從國內市場來看,剛回國的海歸未必就能達到預期。我覺得海歸既然決定回國,就要接受與本土大學畢業生一樣的起步,要看得長遠一些,起步可能低,但中長期會有好的回報。 企業排斥混文憑的海歸 ●王奇珍,浙江軒昊服飾有限公司人力行政總監 服裝行業的設計崗位,是很希望招留學生的,尤其是從法國和意大利留學歸來的,最好是有幾年在國外的工作經驗,國外市場競爭要充分得多,他們也能比較快地適應國內的職場。所以有三到五年國外工作經驗的海歸很搶手。 對于那些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有一些是家庭條件比較好,到欠發達國家混個學歷,他們往往吃不了苦。而在歐美發達國家留學歸來的人,由于沒有工作經歷,很多人眼高手低,不踏實,企業很排斥這樣的海歸。 -就業指導:結合國內外差距尋找落腳點 ●人力資源專家詹晶明 我們調查顯示,有59%的海歸留學時選擇的專業是經濟、管理類,這一類專業一直是中國學子趨之若鶩的熱門專業,而且去歐美等發達國家讀MBA、學金融是很多人眼中爭取高薪的必經之路。但有些專業容易受經濟形勢影響,選擇時不要盲從。比如國內曾經掀起過學金融熱,但現在這類海歸人才很多,局部地區出現了僧多粥少的情況。 目前海歸們回國后所從事的行業趨向多元化,據調查,所從事的行業主要分布在金融業(21%)、文化體育教育娛樂業(18%)、商業服務如咨詢、法律(15%)、電信及電子信息服務業(9%)、制造業(5%)等。行業選擇出現的多元化趨勢,說明留學生已經開始變得理性和實際,能結合自身的特點做好職業規劃,并能結合國外先進產業與國內的差距來尋找職場落腳點。 同時,不少留學生選擇了一些在國內看來較新的專業,但由于國內行業與國外專業教育間存在暫時的脫節現象,他們回國后可能一度會找不到對口的工作。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海歸就業觀念待轉變 做好職業規劃避免變海待
·海歸求職已無優勢 為求生存一再自降求職標準
·青島就業研究生每月最高可領600元住房補貼
·陜西高校30個就業率低的專業被撤銷
·湖南環境生物職院強化頂崗實習打造就業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