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日前,在“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2012”媒體見面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能力建設中心主任王玉君透露,加上以前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可能有300萬以上的大學生難以初次就業。(證券時報8月5日) 而與此同時,來自教育部()的消息,針對今年有699萬畢業生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教育部予以駁斥,認為今年畢業生人數確實達到了歷史最高,但多方面信息顯示,今年學生就業形勢與往年比持平。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京華時報8月4日) 人保部和教育部的消息,貌似“矛盾”,其實都是基于一個數據——70%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初次就業率指截止當年7月1日的當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之后教育部和人保部還會發布截止當年12月31日的就業率,那個數據通常要比初次就業率提升20個百分點),人保部按照這一就業率,測算出今年未就業的學生數和往年積淀下來的學生數,算起來就在300萬左右,而教育部根據這一數據,也得出今年的就業形勢和去年差不多,去年的初次就業率也在70%多一點。 早在2011年,人保部有關負責人就曾指出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在70%-75%。這一就業率數據也成為有關部門、高校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目標”,比如今年5月,針對社會輿論將大學畢業生就業稱為“最難就業季”,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目前尚無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具體數據,預計簽約率將在6月份迎來高峰,簽約率數據將會大幅上升,今年將努力不降低高校畢業生最終就業率。 問題是,這一初次就業率究竟是客觀真實的,還是有關部門和高校制造出來的?如果是真實的,我們可以判斷就業形勢基本穩定,而如果不是真實的,這就是虛構出來的就業穩定——在民間,大學畢業生就業特別困難,而在官方,就業并不像大家所說的那么難,因為數據還是很好看的。 很多跡象表明,目前公布的初次就業率數據,帶有很大的水分。比如,北京3月份的簽約就業率不到三成,而到了7月,就業率數據飆升到86%,雖然有關部門和高校稱5、6月是簽約高峰,但這么大的飆升幅度,還是超出了大家的感知。 而就在就業率飆升的同時,各地都有高校傳出就業率造假的丑聞,包括有學生到淘寶網就購買就業協議書。教育數據公司麥可思的調查顯示,通過“假就業”刷高就業率的現象值得警醒,一些高校要求學生必須先簽就業協議,否則就不許參加論文答辯。部分學生為了應付學校,索性造假作為權宜之策。而這些造假的就業協議最終都會成為相關部門統計今年大學生就業率的依據。 用造假手段刷出來的就業率,滿足了教育部門和人保部門提出的就業率目標,可是,說到底,這是玩數字游戲,一方面,“被就業”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就業,他們還處在就業的焦慮之中,另一方面,這掩蓋了就業難題,尤其可能誤導高層決策:原來這么多大學畢業生就業,經過大家多方努力,大多數工作都圓滿得到解決,進而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深層次教育問題、經濟問題、產業結構問題,就一再被忽視。 從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實來說,當前實際處于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而玩就業數字游戲,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困境。其一,一些教育質量低、就業前景黯淡的專業,本應該停辦、減招,可由于“統計”出來的就業率很不錯,于是繼續舉辦,甚至擴招,有不少新生大學生進校聽聞學長告訴本專業就業十分困難,感到十分迷茫,招生宣傳不是說本專業就業率100%嗎?怎么會難呢? 其二,政府部門不花工夫去解決影響就業的根本問題,比如學校沒有辦學自主權、人才培養缺乏個性和特色、高等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我國服務業發展難以未大學生提供有效崗位等,而滿足于用“短線措施”,比如通過政府購買制造崗位(村官、農村特崗教師、社工),發動國有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等化解就業困局,因為每年的就業工作,都是沿著這樣的思路推進的:大家喊難—政府出臺應急措施—措施“立竿見影”政府公布“令人欣喜”的就業率。政府部門可能真認為短線措施管用了。而說實在的,短線措施能制造出多少崗位來?沒有這些措施,就業率數據也能刷出來。 姑且不說初次就業率統計本就不科學——在發達國家,統計學生就業情況,多用畢業半年到1年,以及3到5年的就業情況,因為如果把目光對準畢業時的就業情況,必然會導致學校壓縮教育時間來抓就業,結果是教育縮水,以及學校并不關心校友離校之后的發展,畢業生一離校就人間蒸發,關注畢業之后的就業,將把學校的教育和校友的成長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就是從我國民間機構跟蹤大學畢業生畢業1年、3年的情況也發現,這和他們的初次就業情況相差很大。——就是統計初次就業率,也不應該由學校自行統計、主管部門審核發布,這種統計、發布體系,很難避免在利益因素的左右下,出現注水、造假行為。正是由于我國就業率統計采取這種方式,有關部門可以“自信”地宣布就業形勢穩定,可以把初次就業率數據一直保持在70%這個水準,試問,能把所有學生的就業數據開放,接受公眾監督嗎? 真正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負責,就不要再玩就業數據游戲了——“好看”的就業數據,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環境中,可以制造一時的政績,可卻會給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人才發展“好看”,如果影響就業難的問題不認真加以解決,會釀成嚴重的教育危機和社會危機,誰對此負責呢?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研究生就業與學歷“倒掛”顯現
·為就業高校“媽咪研究生”成常態
·山西高校就業統計“四不準” 拒絕弄虛作假
·熊丙奇:“好看”就業率隱藏嚴重教育危機
·求職只問“啥時上班” 缺經驗 學生暑期打工需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