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教育是否等于好就業 校長熱議大學生就業難 中新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馬海燕)“好大學有三個標志:第一是大學生能找到工作,第二是能實現大學生個人價值的培養目標,第三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的教育機制。”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施建軍今日表示,對大學來說,好教育的標志跟就業導向是有關系的,就業機制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導向。 由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的2014中國教育家年會暨中國好教育盛典今日舉行。“何為好教育”、“好就業是否就是好教育”引發大學校長們熱烈討論。施建軍直言,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工廠,這個工廠一定要適合社會需要,“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才都不適合社會需要,都找不到工作,再好的教育質量可能也有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認真盯住市場,檢驗我們學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競爭狀態,他們適應不適應未來市場的挑戰。” 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近兩年就業率比較低的15個專業名單,這個名單一公布持續引發熱議,關于冷門專業是否該取消或減少錄取引發大討論,是否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引導大學設置專業也引發不同聲音。 施建軍表示,教育部講的15個就業難專業,從經濟學來講不是辦得不好的專業,而是因為這15個專業辦的人太多了,多了就分不掉了,就沒有就業市場了,“因此千萬不要把所有的大學辦成一個樣子,都辦成北大、清華未必都是好大學,要找準你的定位。” 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則認為,專業有熱銷冷銷一說,但是教育沒有熱銷冷銷一說,大學首先教育讓學生們學會他的價值選擇,第二是培養能力,第三才是知識。“難道在冷銷專業里就不能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能找出自己一生的價值坐標嗎?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太急功近利,一邊在批評社會、批評別人,一邊自己也在做摧殘教育的事,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反思,包括我自己。” 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說,大學生就業難當然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作為學校我們都提口徑要寬,適應面要寬,比較窄的專業作為一個方向還是可以考慮的,但作為一個專業我確實不大贊同,毛病就是‘換個房間就不能干活’。” 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則認為,關于就業“一邊倒”的責怪社會對大學不公。對很多大學生來說,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圖享受的工作不太好找,艱苦的工作不愿意去,“在《開講了》的節目現場,我當著許多名校的孩子就問了這么一句:到底是你們找不到工作還是有工作你們不做?北上廣工作不太容易找,貴州就等著你們去啊。”因此對學生就業要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表示,這些年中國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教育的硬件、軟件和生態也在不斷改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人們對教育的抱怨和批評。“真正的教育改革是心靈的革新,是思想的更新,我們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要希望一旦改革就會舊貌變新顏,教育需要日積月累,只要我們真正持之以恒行動起來,教育會越來越好。” (中國新聞網 馬海燕)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教育部:2015高校畢業生規模加大 就業形勢艱巨
·56%受訪大學生愿意去體制外就業 僅8%愿繼續深造
·好教育是否等于好就業 校長熱議大學生就業難
·就業促進協會副會長:30年內將出現150種新興產業
·IT職業教育網站“我贏職場”獲3500萬A輪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