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評價網 > 大學排行榜 > 教育規劃 > 規劃綱要 >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全文)3(2)
來源:新華網發布時間:2011-09-20 13:58
第四十七章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完善預算制度和稅收制度,積極構建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
第一節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在合理界定事權基礎上,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完善分稅制。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 建設,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特別是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調減和規范專項轉移支付。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制度改 革,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保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制度。
第二節 完善預算管理制度
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完善公共財政預算,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在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基礎上研究編制社會保障預算,建立 健全有機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強化預算支出約束和預算執行監督,健全預算公開機制,增強預算透明度。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 收付、政府采購及國債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政府會計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
第三節 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
按照優化稅制結構、公平稅收負擔、規范分配關系、完善稅權配置的原則,健全稅制體系,加強稅收法制建設。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相應調減營業稅等 稅收。合理調整消費稅征收范圍、稅率結構和征稅環節。逐步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機制。繼續推進費改稅,全面推進 資源稅和耕地占用稅改革。研究推進房地產稅改革。逐步健全地方稅體系,賦予省級政府適當稅政管理權限。
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全面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和發展,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功能,更好地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
第一節 深化金融機構改革
繼續深化國家控股的大型金融機構改革,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強化內部治理和風險管理,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繼續深化國家開發銀行改 革,推動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研究推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繼續推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改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證券期貨經營 機構規范發展。強化保險機構的創新服務能力和風險內控能力,加強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深化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提高資金運作水平。促進金融資產 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
第二節 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
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繼續鼓勵金融創新,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拓寬貨幣市場廣度和深度,增強流動性管理功能。深化股票發審制度市場化改革,規范 發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場,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擴大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加快發展場外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國際板市場。積極發展債券市場,完善發行管理體 制,推進債券品種創新和多樣化,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推進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健康發展,規范發展私募基金市場。加強市場基 礎性制度建設,完善市場法律法規。繼續推動資產管理、外匯、黃金市場發展。
第三節 完善金融調控機制
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健全貨幣政策決策機制,改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和環境。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 防范預警體系、評估體系和處置機制。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強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推進外匯管理 體制改革,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拓寬使用渠道,提高收益水平。
第四節 加強金融監管
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健全金融監管機構之間以及與宏觀調控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體制,強化地方政府對 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責任。制定跨行業、跨市場金融監管規則,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發展 信用評級機構。參與國際金融準則修訂,完善我國金融業穩健標準。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境外監管機構的國際合作。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
第四十九章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
建立健全能夠靈活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促進結構調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第一節 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繼續推進水價改革,完善水資源費、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和城市供水價格政策。積極推進電價改革,推行大用戶電力直接交易和競價上網試點,完善輸配電 價形成機制,改革銷售電價分類結構。積極推行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制度。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 價關系。按照價、稅、費、租聯動機制,適當提高資源稅稅負,完善計征方式,將重要資源產品由從量定額征收改為從價定率征收,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第二節 推進環保收費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提高排污費征收率。改革垃圾處理費征收方式,適度提高垃圾處理費標準和財政補貼水平。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積極推進環境稅費改革,選擇防治任務繁重、技術標準成熟的稅目開征環境保護稅,逐步擴大征收范圍。
第三節 建立健全資源環境產權交易機制
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健全礦業權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規范發展探礦權、采礦權交易市場,發展排污權交易市場,規范排污權交易價格行為,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促進資源環境產權有序流轉和公開、公平、公正交易。
第十二篇 互利共贏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的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 域和空間,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有效防范風險,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第五十章 完善區域開放格局
堅持擴大開放與區域協調發展相結合,協同推動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均衡協調的區域開放格局。
第一節 深化沿海開放
全面提升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加快從全球加工裝配基地向研發、先進制造和服務基地轉變。率先建立與國際化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增強區域國際競爭軟實力。推進服務業開放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吸引國際服務業要素集聚。深化深圳等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加快上 海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建設。
第二節 擴大內陸開放
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依托,以各類開發區為平臺,加快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發揮資源和勞動力比較優勢,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外商投資優勢產業領域,積極承接國際產業和沿海產業轉移,培育形成若干國際加工制造基地、服務外包基地。推進重慶兩江新區開發開放。
第三節 加快沿邊開放
發揮沿邊地緣優勢,制定和實行特殊開放政策,加快重點口岸、邊境城市、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強基礎設施與周邊國 家互聯互通,發展面向周邊的特色外向型產業群和產業基地,把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建成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把新疆建成向西開放的重要基地,把廣 西建成與東盟合作的新高地,把云南建成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不斷提升沿邊地區對外開放的水平。
第五十一章 優化對外貿易結構
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動外貿發展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成本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
第一節 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
保持現有出口競爭優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提升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質量和檔次,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 品出口,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完善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從組裝加工向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環節拓展,延長國內增值鏈 條。完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和功能,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向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集中。鼓勵企業建立國際營銷網絡,提高開拓國際市場能力。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推 進出口市場多元化。
第二節 提升進口綜合效應
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國內短缺資源和節能環保產品進口,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 作用,優化貿易收支結構。發揮我國巨大市場規模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促進進口來源地多元化。完善重要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有效利用國際資源。
第三節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促進服務出口,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提高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在穩定和拓展旅游、運輸、勞務等傳統服務出口同時,努力擴大文化、中醫 藥、軟件和信息服務、商貿流通、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出口。大力發展服務外包,建設若干服務外包基地。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穩步開放教育、醫 療、體育等領域,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服務業國際化水平。
第五十二章 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第一節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優化結構,引導外資更多投向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鼓勵投向中西部地區。豐富方式,鼓勵外資以參 股、并購等方式參與境內企業兼并重組,促進外資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發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先進技術,鼓勵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借鑒國際先進管理 理念、制度、經驗,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優化投資軟環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做好外資并購安全審查。有效利用國外優惠貸款和國際商業貸款,完善外債管 理。
第二節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原則,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開展境外投資合作。深化國際能源資源開發和加工互利合作。支持在境外開展技術研發投資 合作,鼓勵制造業優勢企業有效對外投資,創建國際化營銷網絡和知名品牌。擴大農業國際合作,發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積極開展有利于改善當地民生的項 目合作。逐步發展我國大型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做好海外投資環境研究,強化投資項目的科學評估。提高綜合統籌能力,完善跨部門協 調機制,加強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宏觀指導和服務。加快完善對外投資法律法規制度,積極商簽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征稅等多雙邊協定。健全境外投資促進體系, 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程度,維護我國海外權益,防范各類風險。“走出去”的企業和境外合作項目,要履行社會責任,造福當地人民。
第五十三章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
擴大同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增進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深化傳統友誼,維護共同利益。積極開展多邊合作。
推動國際經濟體系改革,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合作,推動建立均衡、普惠、共贏的 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積極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合理化。加強與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 的修訂制定,在國際經濟、金融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進一步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聯系,深化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利用亞太經合組織等各類國際區域和 次區域合作機制,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合作。加強南南合作。優化對外援助結構,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增加對發展中國家民生福利性項目、社會公共設施、 自主發展能力建設等領域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第十三篇 發展民主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五十四章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 完善和發展。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權。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照法 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 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鼓勵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投身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好僑務工作,支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關心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
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進法制建設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點加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以 及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的立法。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廉潔執法。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法 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法律援助。加強人權保障,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第五十六章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為重點,扎實推進政風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以完善懲治 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嚴格執行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嚴格管理,認真落實領導干部收入、房產、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 情況定期報告制度。深入推進改革和制度創新,逐步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 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和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開展社會領域防治腐 敗工作。加強反腐敗國際交流合作。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深化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推進海峽兩岸經濟關系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澳門充分發揮優勢,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第一節 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
繼續支持香港發展金融、航運、物流、旅游、專業服務、資訊以及其他高增值服務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支持 香港發展高價值貨物存貨管理及區域分銷中心,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 加快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
第二節 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
支持港澳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支持香港環保、醫療服務、教育服務、檢測和認證、創新科技、文化創 意等優勢產業發展,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范圍。支持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加快發展休閑旅游、會展商務、中醫藥、教育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
第三節 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
加強內地和香港、澳門交流合作,繼續實施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深化粵港澳合作,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打造更具綜 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支持建設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資源和服務為支撐的金融合作區域,打造世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構建 現代流通經濟圈,支持廣東在對港澳服務業開放中先行先試,并逐步將先行先試措施拓展到其他地區。加快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步伐。加強規劃協調,完善珠江三 角洲地區與港澳的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內地與港澳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與合作。
第五十八章 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八項主張,全面貫徹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和六點意見,牢牢 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主題,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鞏固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努力加強兩岸文化、教育、旅游 等領域交流,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持續推進兩岸交往機制化進程,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
第一節 建立健全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兩岸其他協議,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的后續協商,促進兩岸貨物和服務貿易進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資及其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第二節 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擴大兩岸貿易,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產業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推動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明確兩岸產業合作布局和重點領域,開展雙方重大 項目合作。推進兩岸中小企業合作,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加強兩岸在知識產權保護、貿易促進及貿易便利化、海關、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合作。積極支持大陸臺資企 業轉型升級。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正當權益。
第三節 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努力構筑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兩岸文化交流的重 要基地和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發揮福建對臺交流的獨特優勢,提升臺商投資區功能,促進產業深度對接,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推進廈門兩岸區域性 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支持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
第十五篇 軍民融合 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發布者:yezi]
-
精彩推薦
- 金平果RCCSE《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六版)新鮮出爐
- 2020-2021年中國研究生教育高校競爭力排行榜(500強)
- 機械碩士研究生學科(專碩)排名_金平果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學科(專碩)排行榜
- 材料學專業排名_評價網2020-2021年高校研究生教育分專業排行榜
- 金平果2020-2021年教育學學科排名——高校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
- 新鮮出爐!后“SCI至上”背景下我國第一個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 捐資700萬!邱均平顏金蓮教育基金重獎漣源四中優秀學子
- 發揮第三方評價優勢 助力科研評價改革
- 第四屆全國“雙一流”建設與評價論壇 延期舉辦的通知
- 杭電舉行邱均平顏金蓮教育發展基金捐贈簽約儀式
-
最近更新
- 《EVALUATION & MANAGEMENT》(Quarterly)2020 Issue 5
- 教育部啟動實施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內附實施方案全文
- 回首2020,展望2021,我國高等教育評估政策大盤點!
- 特別報道|邱均平:新時代我國科研評價體系重構中必須處理好八大關系
- “金平果”首次發布職業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 新工科研討(七):佐治亞理工學院開展研究生就讀體驗調查
- 新工科研討(六):佐治亞理工學院工程學院的“重大挑戰”學術項目概況
- 新工科研討(五):佐治亞理工學院設置研究生工程創業項目
- 新工科研討:麻省理工學院設置研究生跨學科工程學位(四)
- “金平果”公布2021年加拿大大學留學排名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