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各高校開學后不久,就有約三成學生想轉專業,甚至學生自愿“落榜”復讀 有高校老師建議,不滿所選專業,還可以通過修雙學位、雙專業來彌補 家長對專業的認識存在誤區,是造成學生對考取專業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時盲目填報志愿,一入學后就要求換專業的新生達三成
同事家小孩才上大學沒幾天,就嚷嚷著要轉專業,要不就退學復讀,搞得同事成天愁眉苦臉的,現在的孩子都是咋回事呢?
九月中旬,隨著最后一波迎新潮結束,廣州高校全面開學。記者采訪發現,因為對所選專業不滿意,一些高分考生放棄到手的學位,自愿“落榜”去復讀。來自廣州多所招收復讀生的補習學校統計顯示,這樣的學生占每年復讀學生的一成左右。另外,高校統計數據顯示,三成新生后悔入學錯選專業。
考上醫學院再退學復讀
2010年9月初,首都,北京外國語大學,廣州學子毅男如愿坐進課堂,回想起幾個月前的遭遇,他仿佛還在夢中。
2009年12月,廣州2010屆高考生開始報名,“新高考”三個字高頻率地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正當高三生以前所末有的緊張備戰高考時,廣州學子毅男卻在“大學與高中復讀”的選擇之間徘徊……
廣州某醫學高等學府內,毅男時常望著專業課發呆。學醫并不是他的所愛,但父母之命又豈可輕易抗拒?為了做個孝順的乖乖仔,他不得不每天痛苦地聽著對他來說無比乏味的醫學名詞。他多次和班主任交流,希望能轉專業。但重點高校專業豈是說轉就轉,根據規定,要讀滿一年后成績排名前列才有機會。
經過三個月的苦熬后,2010年新年剛過,毅男做出了讓父母失望的決定——復讀重考。
廣州卓越補習學校校長林文向記者回憶道,當時毅男很痛苦,他雖然是理科生,卻更喜歡文科。但作為知識分子的父母卻固執地認為“學醫好就業,社會地位和收入高”,執意要兒子讀醫。就這樣,在大學熬了三個月后,毅男正式退學了。
但此時,其他“高四”復讀生都已經上了半年課。毅男能否跟上進度?還能不能考到像原先那么好的學校?都曾讓所有人捏了把汗,他的父母更是憂心忡忡。今年9月,毅男如愿讀取了自己喜歡的文科專業。
據記者調查,毅男自愿“落榜”復讀并非個案,據廣州多所招收復讀生的補習學校統計,這樣的學生占每年復讀學生的一成左右,當中不乏考上重點院校的高分考生,這又是為什么呢?
據記者了解,廣州多所補習學校招收的復讀生中,約有一成左右是因不滿專業而自愿“落榜”的大學生,另據高校統計,每年有三成新生一入學就希望轉專業。
補習學校:一成復讀生考上大學后退學
今年9月中旬,廣州華興補習學校內,佛山考生小曾鉚足了勁,準備新一輪沖刺。今年,他以590分的高分被長春理工大學錄取。廣東省64萬考生,升重本率僅30%,小曾怎么也算是個幸運兒,為何要放棄到手的學位復讀呢?小曾入讀的復讀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都是專業惹的禍。”原來,小曾一心想讀建筑學專業,卻被機械專業錄取,思量再三,小曾不愿委屈自己,毅然決定復讀,爭取明年考上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
事實上,因不滿所讀專業而選擇復讀的大學生,并不只有毅男和小曾。記者走訪了高山文化補習學校、卓越補習學校、華興補習學校等廣州多家復讀學校獲知,每年因不滿專業的自愿落榜的復讀學生,占了補習學校復讀生的一成左右。“這一部分人約占(全部復讀生的)5%到10%左右。”卓越復讀學校校長唐俊京粗略統計說。
廣州高山文化補習學校的校長張惠告訴記者,導致學生對考取專業不滿意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考生報考時盲目選專業,二是家長對專業的認識存在誤區。張惠說,據調查,多數學生報專業時比較盲目,認為計算機、電子專業是熱門,心理學、社會工作學等專業是冷門。但這實際上,這些所謂的熱門專業早已飽和。
“高分考生因不滿專業而復讀”,暴露了中學報考指導的不足,廣州卓越補習學校校長唐俊京認為,“高中可以教會老師做一些有關考生性格和專業匹配方面的測評,這可以加深學生對自己和專業的理解。”
各大高校:部分新生不讓轉專業就退學
大一新生們上課才兩三周,就有不少同學向記者抱怨:“我的專業很熱門,但學起來像全變了樣,沒興趣學下去了。”
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廣東商學院學生小霞悲喜交加。喜的是終于進了大學,悲的是由于分數不足,她被調配了自己最討厭的數學專業。奮斗了一年,她才在大一結束后獲得轉專業資格。如愿轉到國際貿易專業后,還要補回缺課。小霞解釋說,轉到國貿專業主要是因為她喜歡英語,但數學系學生不能轉到外國語學院,只好選跟英語沾邊的國貿。
每年都有新生要求轉專業
來自廣州多所高校調查數據顯示,每年入學的新生,有三成因為不滿專業而萌生轉專業的念頭。暨南大學教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都有20%~30%新生進入大學后希望轉專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劉建達也告訴記者,每年都有新生一入學就對所學專業產生厭惡,部分新生甚至拿“退學”做底牌。劉建達認為,新生對專業不滿,主要是報考時對專業認識不夠,其次是高分數學生未必被第一志愿專業錄取,“服從分配”的專業未必如愿。
學校:修雙學位、雙專業更好
據記者了解,廣州不少高校都有相關規定,增加學生轉專業的機會。
華工教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校的學生只要第三個學期結束后,前三學期的成績總績點排在專業年級的20%,就可以在全校范圍都申請轉專業。歷年提交申請的約200個人,成功轉專業的約160人。暨南大學教務處負責人介紹,只要專業成績排名前10%,符合條件的大二、大三學生都有機會轉專業。
據了解,為彌補高考填報志愿不當帶來的問題,除了轉專業,各高校還通過鼓勵學生輔修、雙專業、雙學位等措施,幫助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到相關專業情況,再行重新選擇專業,同時也使學生向一專多能和通用型人才發展,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廣外副校長劉建達認為,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的學生而言,雙學位、雙專業是最好的選擇,這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開枝散葉”,不但能很好地轉移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選專業不能只看就業
對于新生轉專業問題,多家高校教務處的負責人建議,新生入學后不要急著換專業,新生的專業塑造力很強,即使一開始信心不足,但經過一年學習后,可能會發現自己是該領域的可塑之才。
華南理工大學教務處負責人表示,“沒有好壞專業,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專業。”就業市場風云變幻,沒人能準確斷定三五年后所有專業的冷熱。因此專家建議,在選擇專業時不要過度關注是否“熱門”,而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以及所選院校的專業強勢來確定。一些冷門專業在部分院校已成龍頭專業,專業針對性強,市場也沒有飽和,就業容易。專家也提醒,不少理工專業前景看好,確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復讀學校:要綜合考慮意愿和特長
廣州卓越補習學校高四學校的校長林文告訴記者,總體來說,近年來,對專業不了解考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分析有如下原因,一是現今這個年齡段的父母很多受過高等教育,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對孩子所學的專業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不再盲目。二是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愿與孩子發生沖突,報專業盡量尊重孩子的意愿。
那么在補習學校,老師會怎么指引學生填志愿呢?會根據多方情況對考生提出建議,林文舉例,比如某個學生偏愛文科,性格又外向,就會建議記者、法律、人類社會學、人類哲學等專業。如果這個學生熱愛旅游,但與人溝通技能弱,體能也較弱,就不會鼓勵這學生報旅游相關專業。
學生:學校多講解,師兄姐帶帶路
針對本文關注的情況,廣外學生小穎道出三點原因,一是因為有些學生當初選學校不選專業,分數剛好上了學校線被調劑的,有些被調到自己的弱項,“實在是學不下去了”;二是當初報考時對所報專業缺乏真正的了解,導致盲目報考,這跟高中所在學校平時給學生的指導不充分有關系;三是學生對自己了解不夠,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
社會上存在一些職業測評機構,協助學生更好地報考,“這些不一定百分百準確,加上一個專業是否真正適合不僅跟自身有關,家庭成員的影響也是蠻大的(對大部分中國孩子來說)。”小穎說。
那么,對于學生來說,什么才是幫助他們選準專業的最好方法呢?
“首先是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吧,讓他們從小了解自己了解外面的世界,或者如果能在中學時開展一些活動讓他們提前了解大學應該也是個不錯的舉措吧。其次,可以在那些什么報考指南或者報考網站上附一些很專業的測試供參考,減少報考的盲目性”小穎建議說。
華師學生小茶則表示,也要靠學生自主了解,畢竟老師不是萬能的,不會對每個專業都了解,“老師大多是師范類專業的,很多專業他們本身也沒接觸過。”暨大學生小琪則建議高中學校成立校友會,組織已經上大學讀書的師兄師姐假期回高中母校跟師弟師妹交流,談談大學的專業,“這樣日積月累,報考時會明確很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