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給中國非金融機構非常大的空間;說余額寶推高市場利率是因果倒置;互聯網金融需要打造良性的生態圈;監管需要搭建理性的框架。”——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龍在“2014長江金融高峰論壇”如是道。 以下是陳龍教授演講(有刪減): 一、“互聯網金融”是中國故事 互聯網金融可能是一個中國的故事,為什么這樣講?因為在西方是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詞語的,所以美國的今天并不是中國的明天。 中國的金融發展是不一樣的。中國的金融體系很落后,其投融資工具比較缺乏,有利于管制,有利于銀行傍大款。中國逐漸開展的金融自由本身對于現有金融機構形成很大沖擊,互聯網又加速了這個沖擊。面對這種不太發達的金融體系,互聯網公司就像守在門口的野蠻人一樣迅速進入。相比較而言,美國金融機構比較發達,在面臨互聯網來襲的時候可以很快地調整,這就造成了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有一定的困難。由于互聯網的沖擊加上金融自由化的結合,中國的非金融機構進入金融領域面臨著非常好的機會,所以這是一個中國故事。 二、“余額寶推高市場利率”是因果倒置 有人說余額寶推高了市場利率,我認為這是顛倒了因果關系。余額寶的量還是很小的,只有幾千億,大概只有銀行存款的百分之一,所以不足以決定市場的利率。更合適的解釋是,當銀行利率比較高的時候,余額寶能夠提供一個比較高的利率;銀行利率下來了,余額寶能夠提供的利率也下來了。這個因果關系是倒過來的,是銀行利率能夠決定余額寶提供多高的利率,而不是余額寶推高了市場利率。 那是不是利率市場化之后,余額寶就沒有了呢?我認為利率市場化只是剛剛開始。即便利率市場化了,余額寶作為貨幣基金,可以以比銀行更高的利率去攬存,以比銀行更低的利率貸出去,讓銀行最優質的短期貸款脫媒,這是它的生存機理。從另一方面來說,金融自由化就會造成存款搬家,所以銀行最優質的存款儲戶搬家了,銀行不能再傍大款,而是跟發證券的借錢。由于銀行最好的客戶也走掉了,所以它必須照顧中小企業的利益,它就開始給中小企業發貸款,最后造成的是整個金融體系的進步和深化。 三、理性監管,打造良性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判斷總體來說有兩個方面:越是標準化的、不定性比較小的產品越是容易金融脫媒,即脫離原來的金融風險,比如余額寶,它是最簡單的,其實就是嫁接了金融和互聯網,最簡單的往往是最有爆炸力的。另外倒過來說,不定性比較大的產品和行業發展會越慢,因為這種產品的不定性不會被互聯網輕易取代,比如P2P或者眾籌,這些行業就越需要早期監管與介入,因為它有風險。賣產品的金融機構本身有道德風險,所以要有一個準入的各方面的監管,對于監管和它未來的發展判斷都和兼容產品本身的風險,也就是和它的本質相關。 互聯網金融需要打造一個良性的生態圈。首先,良好的溝通和監管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阿里巴巴應當跟社會積極溝通,讓大家理解余額寶的風險,透明化處理;其次,不同的金融創新需要不一樣的金融監管,最終受制于金融創新的本質;最后,監管需要一個理性的框架。 (來源:長江商學院MBA)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長江商學院教授:余額寶抬市場利率是因果倒置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智庫影響中國改革
·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今年起停招新學員
·2014年上海市高招網上咨詢活動將于5月10日舉行
·江蘇公布137個高校優勢學科 每科可有4專業漲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