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應試教育下,體育課被“半忽視” 近日,筆者走訪了江門市區不少中小學及高等院校,發現學校目前都安排了1-2節體育課,小學的體育課比較簡單,課堂上除了必修的跑步外,其他為自由活動時間;由于中考體育考試在中考中占一定比例,體育項目相對豐富,包括立定跳遠、跑步、跳繩等,特別是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學生的體育課相對自由,可自由選擇運動項目;高中的體育課更加自由,除規定的田徑和健康教育科目,學生可自由選擇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高等院校體育課則是個人可根據自己喜好專修一門體育項目(如籃球、羽毛球、足球等),然后也可以選修其他項目。 高等院校的體育項目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學生參加體育的熱情度相對較高。除自由運動外,大部分中、小學由于不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對體育課有所“抵觸”。然而,在所謂的“自由活動”時間里,體育老師沒有嚴格監督學生進行相關項目的運動,在體育課上學生“偷懶”現象也比較明顯。在江門某高中高二就讀的小華(化名)說,體育課上,老師點名后,學生可自由活動,由于老師沒有嚴格的規定,大部分學生繼續回課室“埋頭苦讀”。 特別是隨著夏天的到來,學生因為怕曬、流汗等原因,更不愿意運動,尤其是女生。接受筆者詢問的好幾個女生,表示“怕累、怕曬”而不樂意參加體育運動。小李今年就讀于江海區的一所小學六年級,體育課堂上跑步時必修課,自由活動時間里,她會和同學一起跳繩,但“現在天氣炎熱,跑完步都不想動了。” 不過,在走訪中,筆者也了解到一些學校由于曾經吃過虧,近年來逐漸加強體育運動鍛煉。培英高中體育科組長黃海龍回憶,五六年前,由于對課改概念的混淆,忽視了學生的體育鍛煉,學生體質一度出現下滑,后認識到方向的錯誤,開始“亡羊補牢”。如今,培英高中通過30分鐘大課間鍛煉、第八節的課外運動、每周兩節體育課等方式保證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達1個小時以上。 市民 納入升學考試只是手段提升學生的運動意識才是關鍵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由于沒有納入升學考試(除中考以外),往往被置于“半忽視”狀態,國家政策規定學生要開展體育課,大多數學校照做,然而,迫于應試教育體制,體育老師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讓學生把更多時間花在學習上。 為增強體育的重要性,中考升學考試早就納入體育分數,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考體育考試中規定的跑步、跳繩等項目也可以“臨時抱佛腳”。就讀于江門二中初三的小明(化名)剛剛考完中考體育,在他的印象中,初一、初二的體育課一般為自由活動,老師教的東西比較少,一般都是同學之間自己有興趣,就打籃球,打羽毛球等,初三因為要參加體育考試,學校也比較重視,上課就要練習考試的科目。 而很多職場人士作為過來人,中考體育項目除了跑步以外,跳繩、扔實心球、跳遠無論考得多好,練得多精,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使用,為了備考,卻要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學習。市民小燕是一個喜歡運動的女孩,即使工作忙,她依舊堅持運動。她喜歡運動的原因跟高中、大學的體育老師有很大關系。她回憶,高一的體育老師除了正常教學外,還在運動中和學生“打成一片”,班上運動的氛圍比較濃厚,學生課余還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各類運動。 運動是一種興趣,也是一種習慣。從小到大都有運動習慣的陳小姐,工作之余,每天晚上堅持鍛煉身體。她認為,當運動成為一種習慣,不動反而渾身不舒服,而對于一直逃避運動的人而言,并非不適合運動,而是本身形成的“惰性”。“運動納入升學考試對于增強學生的體質是一種手段,也能提升學校、學生、家長的重視,但只是一種手段,最根本的是要提升學生運動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對生命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形成習慣。” 江門市體育局群體科科長鄭松認為,導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跟學校體育課程設置、體育設施建設、家長的重視等原因有關,體育分數納入升學考試只能發揮“向導”作用,最重要的還是全民健身的意識要提升。 “家長在孩子參與運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家長認為體育是在‘玩’,回家學習才重要,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存在偏差。”黃海龍說,另外,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追求學習成績,也讓學生把更多時間放在文化科上面。他建議,提升學生體質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學生個人、家庭、社會都認識到運動對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證學生的體質健康。甘雁娜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家長顧慮未消升學出路不暢 校園足球難留好苗子
·南京9成作業本檢出熒光增白劑 白度過高影響視力
·南京品牌讀寫臺燈僅8%合格 不具備護眼作用
·評論:“武大郎”更不應該被歧視
·三人圍毆少年被控制 多名學生曾遭打劫不敢吱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