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所獲悉,最近,該院接診了好幾例大小孩還不會開口說話的病例。據悉,市民劉先生的兒子今年也2歲半了,但他們家里的四位老人說話時用4種方言,而孩子到學說話的階段了,到現在還金口難開,家人很是著急。 家中方言太多 孩子開不了口 據悉,家住秦淮區秦虹小區的斌斌,今年兩歲半了,由于家里一共有4種方言,每個人都只能用方言對孩子說話,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原因,把小孩子頭搞昏了。到現在斌斌也沒有開口說話。 原來,斌斌家有四個老人。每個老人都說一種方言。其中,斌斌的外公外婆是六合人,只會說六合方言,斌斌的爺爺是武漢人,說武漢方言,斌斌的奶奶是南通人,由于跟著爺爺在武漢生活,說的話里面既有武漢味兒,又有南通味兒。另外,家里還請了一個保姆,這個阿姨是安徽懷遠人,只會說懷遠話。 不知道斌斌面對這么多的方言,是不是感到無所適從,斌斌現在已經兩歲半了,也“金口難開”。“這南腔北調的,不是更不利于孩子說話?”家里人很擔心。 隨后,記者聯系上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保所所長童梅玲主任,她表示,9個月至1歲半是孩子學說話的關鍵時期,家里語言環境太復雜可能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家里有2-3種方言,孩子學習起來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如果人多口雜,方言太多,的確可能導致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學習,該學哪一種語言。因此,家里還是應該統一一下,專門有一個人,例如會說普通話的父母來專門教孩子學說話,這樣可能會更好一些。 另外,家長還要看孩子對家長說出來的話,是不理解,還是只是不會說。 只教英文單詞 孩子不會講話 無獨有偶,同樣兩歲半的亮亮在1歲的時候已經能夠認人,嘴里也時常有“媽媽、爸爸”的音冒出來。父親朱先生想讓孩子從小學英語,開始每天在家反復播放英語碟片給亮亮聽。為了讓孩子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亮亮的爺爺奶奶很少在孫兒跟前開口講話。 爸爸還與亮亮一起玩電腦、手把手地教他寫one、two、three、four、five……可是,亮亮長到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也不愿跟家人目光交流。劉先生夫婦帶著孩子來到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保所童梅玲主任的專家門診。 童主任細心觀察后發現,亮亮屬于早期教育不當引起的語言發育倒退和與年齡相匹配的社交能力不足,英語和普通話交替的語言環境,讓亮亮產生了語言混亂,久而久之導致語言發育遲緩,而終日與錄像和電腦為伴的亮亮缺乏社交環境,無法發揮社交能力。 經過一年的密集干預,亮亮的病情逐漸好轉,愿意與人交流了,目前已勉強跟上了3歲孩子的語言發育水平。 “其實,家長不必操之過急,對于除母語之外的語言,家長沒有必要過早教授。而現在急切教授孩子英文字母和單詞,這些并不是語言,而是割裂開來的單字單詞,對孩子學習語言,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耽誤孩子學習母語的時間。”童梅玲主任說。 (金陵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家里方言多小孩2歲半不會說話 家人很著急
·俞敏洪:中國民辦大學困境和高等教育四大問題
·武漢畢業生落戶新政實施 10個工作日拿到戶口本
·甘肅正寧致22死校車事故終審 原教育局長獲刑
·《武漢黃埔女兵》一書首發 揭秘88年前赴武漢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