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在寧波舉辦 組團應對挑戰 中新網寧波4月24日電 (李佳赟)中外合作大學以其“混血”特質正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圈的獨特生態。4月24日,中外合作大學聯盟第二屆理事會暨2015年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在寧波舉辦,多所中外合作大學及辦學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共同“發聲”,組團應對在國際化教育進程中的瓶頸與挑戰,并進一步探索中外合作大學的發展趨勢和建設路徑。 2004年,寧波諾丁漢大學獲中國教育部批準籌建,成為中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區的中外合作大學。近年來,通過聘用外國教師和專家、開設多元化第二課堂等手段,家門口的“國際大學”正日益龐大,且呈多樣化趨勢。 上海紐約大學文理學院副院長趙中建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更加密切,需要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能夠通曉國際規則、參與國際競爭的高層次人才。 “中外合作辦學培育的學生在中西兩種文化浸潤下成長,社會發展急需這批人才,他們是國家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生力軍。”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岑建君說。 但這座流淌著中西血液的“混血兒”同樣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科研副院長李新碗就直言不諱地表示,現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良莠不齊,國際化模式只是簡單的“復制粘貼”,不少人以偏概全地認為中外合作大學是披著“洋”皮的狼。而對外,優秀留學(課程)生招生工作也面臨瓶頸,無法用“中國學位”來吸引優質人才,也成為中外合作辦學“之殤”。 岑建君感嘆,如今高校建設“千校一面”,培養模式雷同,國外優秀教師“水土流失”嚴重,長此以往,只是“淘”下了教學內容,卻沒有沉淀出教學文化和管理理念,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是接下來中外合作大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要從模仿走向創新,走內涵發展道路。”岑建君擲地有聲。在岑建君看來,中外合作大學要從規模走向質量,控制節奏,適度發展,在課堂體制和教學理念上進行再創新,中西合璧,培養具有“中國人”姿態的“世界公民”。 而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則認為,學校要在引進國際一流大學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同時,充分結合中國學生的特點及需求,在教學中多采用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案例。“集全球智慧,解決地方難題。”楊福家表示,學校要增強區域創新能力,促進地方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同樣,溫州肯恩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王北鉸也為服務地方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點贊。王北鉸認為,中外合作大學要努力立足區域需求,結合國際辦學資源,利用地域優勢助推學校發展,同時學校也要發揮自身的應有作用,“反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新聞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在寧波舉辦 組團應對挑戰
·北京市支持優質校接管“弱校”辦一貫制
·教育部官員: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要講好故事
·粉筆題庫已從猿題庫拆分,2015Q1營收過千萬
·同濟與芬蘭阿爾托大學共建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