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1月18日電 (鐘旖)“早在13世紀,意大利馬可·波羅就已經到過重慶,在‘一帶一路’格局下,重慶占有重要的節點地位,相信通過合作,雙方都能有更好的發展。”意大利科學城首席執行官李帕狄18日在重慶如是說。 當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意大利教育、大學及科研部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意創新合作周·中意產業創新合作重慶峰會”在璧山啟幕,這也是此項峰會首次落戶西南地區。 現場,雙方共簽約重點項目14個。意大利代表團攜近百個先進實用技術項目與重慶企業展開技術交流和項目對接,主要涉及智慧城市、城市生態發展、中意青年企業家企業投資、可再生能源汽車生產、生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及信息通訊,以求在科技科學及創新領域為意大利和重慶的合作建立高效平臺。 談及中意合作下的重慶前景,李帕狄說,中意之間的交流從未停止,“一帶一路”戰略不斷促進中歐商業發展,重慶在物流層面具有絕對優勢,是中國基礎設施與物流中心,意大利也已經準備好在這場國際貿易的比賽中扮演角色。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重慶這個年輕的直轄市。它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這個交流點展示了東西方現在和未來的交匯,意大利清楚地感受到了重慶為我們提供的更多機會。”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部長賈尼尼說,今年是中意兩國建交45周年,兩國雙邊的積極環境為尋求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重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也是中國重要的汽車和半導體制造基地之一,對于有意進駐中國的意大利生產企業重慶可以提供很多機會,諸如拓展市場以及國際化”。 中國科技部秘書長,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稱,自2013年意大利駐重慶總領事館設立以來,重慶和意大利的科技創新合作日益密切,在汽車摩托車、生物制藥等多個領域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交流,此次中意創新合作周在重慶設立分會場,旨在促進重慶與意大利相關區域在科技創新、經濟、金融與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推動中意兩國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并努力建設成為雙邊科技創新合作的典范。 “重慶具有承啟東西、牽引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在中國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新格局中地位突出。”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意技術轉移中心主任朱世龍認為,“無論是項目落地,還是技術轉移,重慶都是國內外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首選地之一。”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教育部:對失信學生可給予警告至開除學籍處分
·90后中國10大影響力人物出爐 王俊凱馬可上榜
·教育部新規擬增四種情況大學生不得轉學
·全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 2017年起免書費
·江西林業定向生 招考推出新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