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日共同發布的《民調藍皮書:中國民生調查報告(2015)》指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受訪者的工作滿意度最低。我們對“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以1~5分計,結果顯示,教育背景為小學及以下的受訪者對其目前工作的滿意度打分,均值為3.93分,在不同學歷背景的受訪者中滿意程度最高;其次是學歷為大學本科的受訪者,他們對其工作滿意程度的均值為3.90分。而在不同學歷的受訪者中間,對工作滿意度最低的一類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受訪者。此外,當前我國階層流動受阻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背景的隱形門檻作用有著非常大的關聯,尤其是家庭關系資本對社會流動的作用日益凸顯。 農民工、教師的被信任度最高 企業家政府官員受信任度低 藍皮書調查顯示,受訪者對農民工職業群體的信任度均值最高(3.83分),居于首位;職業群體被信任度均值居于第二位的是教師(3.66分)。職業群體被信任度均值較低的是企業家(3.12分)和政府官員(2.82分),其中,受訪者對政府官員職業群體的信任度均值最低,官員成為唯一低于3分的職業群體。 2014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大量涌入城市、流動性較強的農民工群體已經成為城市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成為影響現代化進程的關鍵一環。農民工被信任度均值最高,體現出我國農民工城市融合水平有所提升,城市邊緣化和弱勢地位的狀況有所改善。在戶籍制度和勞動力市場分割的現狀下,較高的信任度和契合度為農民工進一步適應與融合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有助于推動我國的城市化與現代化建設進程。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人際信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伴隨著官員貪腐現象的不斷曝光和企業剝削論的不斷傳播,當前社會上“仇官”和“仇富”的態度泛濫,導致政府官員和企業家的信任度受到影響并不斷下降。綜觀全球對政府和企業家的信任現狀,2013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埃德爾曼信任度調查報告》(Edelman Trust Barometer)指出,在26個國家的3.1萬名受訪者中,有50%的人表示,他們相信企業會做對的事情,但只有18%的人相信在企業處于困境時企業領導人會說實話;與此類似,有41%的人表示相信政府,但只有13%的人相信政治領導人會說實話。正如報告負責人所說,當今全球已然陷入一場“領導力危機”。在本次調查中,透過受訪者對各職業群體的信任度均值可以看出,當下居民對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信任度均值最低,并且對政府官員的信任度均值已經低于一般水平,政府官員也成為各職業群體中被信任度均值唯一低于檢驗值的職業群體。 20歲以下和20~29歲青年群體對未來社會地位上升信心高 藍皮書調查考量了不同年齡組居民對自己未來5~10年的社會地位變化的預測情況,結果表明,不同年齡的居民對自己的社會流動預測具有顯著差別。20歲以下、20~29歲、30~44歲、45~59歲、60歲及以上各年齡組的居民的社會流動預測均值分別為0.98分、1.11分、0.73分、0.32分、0.28分。經過兩兩比較,20歲以下和20~29歲年齡組的青年群體對自己未來5~10年社會地位上升的信心顯著高于30~44歲、45~59歲、60歲及以上的群體;30~44歲的中年群體對自己未來5~10年社會地位上升的信心低于20歲以下和20~29歲的居民,但高于45~59歲和60歲及以上的居民。 人脈關系被認為是導致上升通道不暢的主要原因 藍皮書將可能導致上升通道不暢通的個人原因歸結為“個人能力”“個人機遇”“個人性格”“性別因素”“教育背景”“個人人脈”“個人財富”“個人努力”“個人職業選擇”和“其他”。有13.7%的受訪者認為“個人人脈”是可能導致上升通道不暢通的個人原因,占比最高。有12.9%的受訪者選擇“個人能力”,位居其次。占比超過10%的依次還有“個人努力”(11.8%)、“個人性格”(11.3%)、“教育背景”(11.0%)、“個人機遇”(10.2%)、“個人財富”(10.1%)。 人脈,其核心就是人際關系網絡,這些關系網絡作為一種無形資源對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就中國而言,人情社會特征明顯,這必然會使得那些人脈關系缺乏的階層群體處于不利地位,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與渠道。在本次調查中,透過受訪者選擇流動受阻的個人原因頻率可以看出,當下社會“個人人脈”成為可能導致上升通道不暢通的首要因素。 同樣,在家庭原因中,家庭人脈資源不足被認為是導致上升通道不暢通的主要因素。 調查將可能導致上升通道不暢通的家庭原因歸結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家務負擔過重”“家族地位不高”“家庭人脈資源不足”“家庭教育缺乏”“家庭關系不和諧”和“其他”。在家庭原因中,有21.3%的受訪者選擇“家庭人脈資源不足”,居第一位;“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和“家庭教育缺乏”分居第二、三位,占比分別是16.8%和15.3%?!凹彝リP系不和諧”占13.4%,“家庭地位不高”占12.5%,“家庭負擔過重”占10.8%。 當下社會,家庭背景成為一道“隱形門檻”。我國社會本身是一個以家族為基礎的差序格局社會,為代際繼承提供了可能,也使得階層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客觀性。階層流動受阻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社會結構的封閉性,而家庭先賦性因素發揮重要作用則是社會結構封閉性的重要表現。透過數據可以發現,當前我國階層流動受阻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背景的隱形門檻作用有著非常大的關聯,尤其是家庭關系資本對社會流動的作用日益凸顯。 (記者 常紅) (人民網 常紅)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復旦校友捐7億元 創該校校友捐贈最高紀錄
·杭州市屬高校在課堂上完成“產學對接”
·互聯網思維+ 加快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
·家庭背景“隱形門檻”對中國階層流動作用日益
·世界頂級大學如何應對權貴土豪“遞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