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訊首席記者 朱文娟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紛紛通過“步青計劃”、“首屆中學生結構設計邀請賽”加強了與高中生的互動。其中,凡是參加同濟“結構設計邀請賽”的高中生還將直接獲得該校2012年自主選拔錄取學業能力測試的資格,表現優異的學生更是可以免筆試直接參加面試。高校將自主招生的戰火燒進了高中校園?對此,同濟大學一位老師表示,“學生其實并沒有這么強的功利心。” 參加比賽可獲自主招生資格 幾天前剛剛結束的同濟大學“首屆中學生結構設計邀請賽”上傳出好消息,所有參加本次邀請賽的高中生均可獲得該校自主選拔錄取學業能力測試的資格,表現優異的學生可免筆試而直接參加面試。記者了解到,這場邀請賽是同濟大學首度將這一比賽的參賽群體從大學生擴展到高中生,共計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湖南等全國9個省、直轄市23所重點高中的69名學生同場角逐,參賽學生包括高二和高三學生。據悉,校方將會對參賽的高二學生保留其2013年參加自主招生的資格。 無獨有偶。今年暑假,復旦大學也舉辦了“首屆復旦大學高中生科研見習步青計劃”,接收64位高一、高二的學生在32位復旦教授指導下自主開展課題研究。盡管復旦方面稱,“步青計劃”作為全國以純學術為目的而舉辦的高中生互動項目,并不將參與者的表現與高考加分或者自主招生直接掛鉤。但在此后舉行的“步青計劃結題典禮”上,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坦言,該校舉辦的第一屆未來科學家夏令營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到復旦,去年未來科學家夏令營也有十幾位同學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復旦。他表示,“一旦進入到面試環節以后,由于復旦對你已經有所了解,對你的面試環節就會大大有利于那些還不了解的學生的機會。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講,你們是有利的。” 提前搶生源?學生沒那么功利 通過夏令營、邀請賽等方式提早與高中生接觸,似乎已經成為生源減少、生源搶奪戰越戰越激的背景下,不少大學的選擇。但高校方面普遍認為,此舉旨在幫助學生盡早了解大學、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發現適合自己的專業,并未與自主招生有直接掛鉤。“我們的邀請賽其實比較有趣,比如用一張A4的紙折出最長的結構來,比如T恤設計賽,比如堆一個三十公斤的可承重的土堆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有趣味的比賽,去發現那些真正對結構、工程感興趣的學生。”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熊海貝告訴記者,實際接觸中她發現,高中生們選擇參加比賽都非常理性,“他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功利,為了自主招生的資格而來報名參加比賽。他們只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比賽,盡早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并了解大學的專業是怎樣的。” 參加復旦大學步青計劃的上海中學女生朱逸倫似乎也證實了熊海貝的觀點。她告訴記者,自己并不會參加高考,但這不妨礙她參加了“步青計劃”:“我在面試時候就對面試官說我以后要去美國念書,我想學社會學。我們都不是奔著自主招生來的。” |
[發布者:yez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