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張艷平,北京師范大學(微博)地理專業碩士,新東方優能中學教育名師,主講高考(微博)地理 2012年4月6日上午,海淀區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結束了。現就文科綜合考試中的地理學科做試卷分析。 總體而言,此次地理考試沒有太偏太怪的題目,試卷較好的體現了地理考試的“三化”的趨勢,也即是地理考試圖像化,生活化,推理化。著重考地理教材中的原理知識和主干知識,能較好的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整個試卷,我們發現,地理考試需要背誦的內容大大減少,而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加大推理的練習,如何由因推出所得出的結果。 第1題考察的是霧的形成條件,答案選擇A選項。形成霧首先需要滿足有充足的水汽,另外此處多山溝谷地帶,水汽也是難以擴散的,此題第4個為迷惑選項,形成霧需要下墊面的低溫較低,但是霧的形成是水汽的上升,而不是下沉。 第2題考查廬山的形成原因,是關于地球內力外力作用的考查,廬山和泰山,華山都是典型的地殼運動垂直向上形成的,而汾河谷地以及渭河平原則是地殼運動向下形成的。這也是我們平時任課過程中強調的重點。答案選擇C選項。 第3—5題考查的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凌汛形成條件以及相關知識的考查,而其中鄂畢河和尼羅河也是平時的重點河流。根據緯度,尼羅河無結冰期,所以沒有凌汛,尼羅河為大氣降水補給,且鄂畢河由南向北流入北冰洋,尼羅河流入地中海。所以第3題選擇B。第4題根據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越大,選擇A選項。甲區域植被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尼羅河由熱帶草原流向熱帶沙漠地區。而乙的緯度低,對流層厚度相對厚一些,空氣上升動力更足。第5題很明顯選擇D選項。鄂畢河流經西西伯利亞平原,人口稀少,旅游業不發達,一年有半年冰期,工業不發達,航運條件也不優越。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廣東實行高考體檢不“裸檢” 保護學生隱私
·北京高招優先錄取照顧 擴大軍人子女范圍
·萬人參加山東“體育高考” 考生總數略有下降
·2012北京高考“一模”結束 專家支招志愿填報
·港校本科3年變4年讀書多掏錢 內地生水土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