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自1977年起至今,高考(微博)制度已經度過了35個年頭。國家通過高考選拔了人才,應考的青年人也通過考試改變了命運。時下高考又至,6月5日,記者采訪了幾名不同年代的高考考生,聽他們講述自己的高考故事。 20世紀70年代 參加考試由“大隊”統一送考 在市商務局工作的付子欣今年50歲,老家在禹州市方山鎮,1978年參加高考。 “那一年我16歲,是方山高中的應屆畢業生!”付子欣說。 考試在7月舉行,付子欣的考場在禹縣順店高中。他家所在的“大隊”專門找來一輛手扶農用拖拉機,將他和其他4名學生送往考場。出發時,除了考試用的文具外,付子欣只帶了一副碗筷、一張席子和家里給的3元錢。 從家到考點是20多里長的山路,拖拉機在山里走了兩個多小時。到達考點后,工作人員給付子欣安排了食宿。“宿舍就是順店高中的教室!”付子欣說,教室都是瓦房,窗戶上沒有玻璃,地面連磚都沒鋪。他在黃土地上打了地鋪。吃的飯菜很簡單,大鍋菜配饅頭,一碗菜2角錢,一個饅頭2分錢。高考幾天時間,付子欣花的錢總共還不到3元。 付子欣學的是理科,按照考試安排,需要3天時間。由于酷愛游泳,每門科目考試過后,他都會到附近的河中游泳。在考化學時,他為了游泳提前40分鐘交卷。 在當年年底,付子欣收到了河南省商業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走出了世代生活的大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故事:不一樣的年代 不一樣的高考
·高考:老師專家齊支招 為家長疏導心理
·福建:泉州高考期間請您少開車
·52年前高考準考證 一張薄紙展現時代印記
·山東:濟寧下午可到考點“踩點”看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