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記者孫瑩)今天(28日)開始填報高考(微博)志愿了,由于各地高考錄取率、錄取分數線、志愿填報等因素影響,對于部分落榜考生來說,除了復讀之外,選擇上民辦高校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但是民辦高校良莠不齊的現象較為嚴重,而虛假宣傳、任意設置終止專業、違規收費等情形也時常發生,提示考生家長要謹慎選擇。 民辦高校的虛假宣傳都是學校為了擴大生源,因為學生和家長最看中的是讀了大學能不能獲得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很多學校抓住這一點大肆宣傳,承諾發國家認可的相關證書,甚至會說因為有相關合作,可以發某某高校的證書。如北京有一所民辦高校,2010年為擴大招生,在向學生發放的宣傳材料中宣稱能為學生頒發學歷證書及學位證書,學生交費入學后卻被告知宣傳材料中的承諾作廢,感覺被騙的方某等6名學生于是將這所高校起訴到法院,要求退還學費等各項費用。 審理此案的北京房山法院法官盧濤向記者介紹了案件審理情況。 盧濤:咱們法院經審理之后認為,方某等6人正是因為看到興華學校在宣傳材料中所承諾的能為學生頒發學歷證書及學位證書,才選擇到該校就讀的。興華學校單方宣布該承諾作廢,侵害了方某等人的合法權益,違反了與方某等人簽訂的教育培訓合同中的相關條款,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最終判決被告返還6原告學費等費用共計7萬余元。 以前,一些民辦高校在發布招生簡章和廣告時引用一些模糊性的詞語,在一定程度上誤導考生。例如有些民辦學校說自己是國家承認學歷的學校,實際上這個學歷是自考的學歷。對此,教育部從2007年開始實施民辦高校招生章程及廣告審查制度。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把學校的辦學資格、招生計劃、收費項目與標準、錄取規則與結果向社會公開,雖然經過幾年治理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還有一些學校存在問題。截止到今年4月,全國共有403所民辦高校,約占全國高校總數的五分之一。我們一方面為考生有更多的選擇而高興,同時也應密切關注高校的辦學質量。 法官建議家長和考生,在選擇民辦高校時一定要小心謹慎。 盧濤:在選擇民辦高校時,一定要謹慎、仔細,不要輕信學校招生人員的宣傳,一定要看所要讀的學校是否有學校所在地教育機構對其辦學資格審批文件。如果考生和家長實在拿不準,可以到學校所在地教育部門進行咨詢,以保證學校信息的準確性;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校,尤其是注意收集關于民辦高校的負面信息,這有助于你更全面地了解學校。有條件的家長最好到實地到學校進行一下考察,畢竟百聞不如一見,雖然到學校考察要花一些錢,但與交了學費、住宿費等一大筆費用后才發現上當受騙相比,花這些錢還是值得的。 (中廣網 孫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