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之下,教育部等四部委終于出臺了“異地高考(微博)”方案。不過,有關專家表明這只是宏觀方案,不會對各地出臺的“異地高考”方案做統一的規定。接下來如何推進?隨遷子女的家長擔憂這又是一個曲折的過程。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日前表示,教育部等國務院四部委共同制定的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方案日前已獲批準,將適時發布。但不少業內人士仍擔心,這一備受關注的政策公布前還存在不少變數。 北上廣政策出臺是關鍵 北京師范大學(微博)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剛則指出,目前來看教育部等四部委出臺的“異地高考”方案只能是一個指導性、參考性、宏觀性的方案,而將實質性實施規則交地方政府決策,因而不會對各地出臺的“異地高考”方案的門檻做統一的硬性規定。 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問題能得到何種程度的解決,關鍵在于當下矛盾最為突出的“北上廣”等地出臺的方案,目前并無明確的門檻要求。 地方門檻或極高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如果教育部只出原則性意見,那么“異地高考方案出臺”的解讀并不成立,在不同省市的進城務工人員還將等待本省的具體方案,且何時出臺如何執行均存在變數,一些省市還可能出于高考競爭情況、人口流入情況等多種因素設置極高的異地高考開放門檻,或要求很長的學籍和父母工作年限等,導致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問題難以真正解決。 一接近教育部的專家指出,事實上“異地高考”政策的制定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動的結果,教育部也希望透過目前的表態推動地方政府加緊研究制定各地具體方案。 何謂隨遷子女? 所謂隨遷子女,是指因父母離開戶籍所在地到異地工作,隨同父母來到異地就讀中小學而無當地戶口的未成年子女。2005年以后,中國高考報名實行“學籍”和“戶籍”雙認證。這樣的規定導致大量無本地戶籍的隨遷子女無法在自己生活、學習多年的城市參加高考,在初中或高中階段只能回戶籍地就讀。 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有2.2億人離開戶籍地遷居異地工作和生活。據統計,2010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小學和初中就學的人數達到997.1萬。其中,在公辦小學和初中就讀的分別占77%和80%。 大事記 ●2012年3月全國九萬多“隨遷子女”家長致信兩會,要求關注教育公平問題,推動“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政策盡快落實。 ●2012年3月教育部長袁貴仁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在10個月內出臺,現在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2012年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說,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意見國務院已同意。 (農博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在云南招生結束 一志愿滿足率百分之百
·北大在廣西錄取結束 優秀八桂學子報考踴躍
·北大在浙江錄取結束 文理錄取線均高居首位
·廣東一本補錄有4000多名額 文理各降15分
·異地高考方案獲批 北上廣政策出臺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