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一中曾經出現一個“吊瓶班”,為迎戰今年高考(),全班學生輸營養液。高考放榜了,遺憾的是,“吊瓶班”全班50多名學生中,無一人達到一本線。 全校222人入一本,“吊瓶班”居然全軍覆滅,實在可惜可憐可嘆,讓人慨嘆天意弄人。 “吊瓶班”的慘烈曾讓社會為之震驚,并被人喻為現代版“頭懸梁”。其實,全班吊瓶固然夸張,但學子備戰高考怪象又何止吊瓶?曾幾何時,高考成了一場全民戰爭,成了青年人的成人禮,蕓蕓學子在高考中涅槃,浴火重生。為了保證以最佳狀態迎戰人生第一次圣戰,幾乎所能用的方法都被人用上,喝補品、服藥物、打吊針自不待言,臨進考場前吸兩口醫用氧氣都不罕見。真不知還有哪個國家考生會用如此極端的手法應對高考。 “吊瓶班”的悲情再次說明,藥物只可短暫維持體能,卻不能激發潛能,飲鴆止渴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說到底,高考成績根本不是搏出來、苦出來的,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比什么都重要。許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都表示,在課堂弄懂老師講授內容,比事后花幾倍功夫都更加有效。不少高考狀元根本不加班加點搞疲勞戰術。作為學校領導、教師首先要明白這一點,別鼓勵、放任學生拼老命,用笨辦法。 話又說回來,我們也不能過分責備“吊瓶班”的孩子們,他們也是犧牲品。從前說高考是自古華山一條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過橋就沒機會,現在呢?改變了嗎?大學之爭變成名校之爭,更加慘烈。以前說分數是學生的命根,高考是指揮棒,現在呢?更甚。三十年間,大學驟增,考大學競爭激烈程度一點未減。多年來嚷嚷的素質教育收效甚微。只要高考決定一切的現實不變,分數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改,考生的痛苦指數就不可能降低,沒有“吊瓶班”,還會有其他班。 高考走了數十年,利與弊都顯現無遺,何去何從也應該有個了斷。 (廣州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愛與恨的“吊瓶班”功與利的高考路
·高三“勵志標語”無關價值關乎自嘲
·廣東中山市高考錄取期間未接到任一信訪問題
·甘肅2013年或實行新高考制度
·湖北地方高校改名字 吸引高考生報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