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學科外的多種興趣 校同屆12名學生被牛津錄取 上海師范大學劍橋國際中心昨日傳出消息,該校新一屆200名畢業生參加洋高考()有12人被牛津大學錄取,這是牛津大學有史以來在中國同一所學校同一屆學生中錄取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些學生有什么樣的特質會受到海外名校青睞?而如此高的命中率有何秘密武器?記者另外了解到,目前滬上“洋高考”培訓有低齡化趨勢。相較過去很多學生高一、高二階段轉去念洋高考,現在初中一畢業就直接轉向洋高考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 個例 陸東利:為目標努力向前沖 陸東利原來在上海一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念二年級。和所有的高中生一樣,為了應對將來要面臨的高考,他每天努力學習復習做習題,枯燥無趣的學習生活一度讓他對未來感到迷茫。 一次偶然的機會,小陸母親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在牛津讀書同時也是上師大劍橋國際中心畢業的謝欣穎,在與謝欣穎多次交流后,小陸暗自下決心,要考牛津大學。 轉到上師大劍橋國際中心后,小陸面臨的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走課制。親和的外教、不需要重復地做題,課后有大把的業余時間……小陸很快適應,他一口氣選修了英語、數學、物理、歷史、全球展望及獨立研究等課程,課外還自學了大學數學。 “我之前學的國內的高中教材知識點講得很深,重視做題訓練,而英國高考的教材講究的是知識面廣,注重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陸說。 在學習之余,小陸又產生了新的困惑:學習已經無法填滿他每天的生活,大把空閑時間該怎么處理?靜下心來他想到小時候自己酷愛彈鋼琴,曾通過鋼琴九級考試。可惜后來因為學業壓力越來越大,只好忍痛割愛。現在有時間,正好讓他重拾這一愛好。 此外,他還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策劃各類社團活動,并競選學生會主席。在這一過程中,小陸組織協調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也不斷提升。 此次,小陸成功被牛津大學數學專業本碩連讀錄取,他有兩點成功心得:熱愛學習,也要熱愛生活,不要做書呆子;一旦確定奮斗目標,就要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向前沖。 周正:祖國文化是我的根 周正原來在浙江省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學習成績在整個年級名列前茅。2010年8月,周正從原來的中學轉學到上師大劍橋國際中心學習。此次,他被牛津大學工程學本碩連讀專業錄取,這一結果讓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我的面試發揮并不好。 ”小周坦言。原來,小周的英語口語有點薄弱。去年12月初,周正在與牛津大學面試官交流的過程中,一直很緊張,說話都變得結結巴巴。 “我記得當時解題時,教授問了我一個小問題,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只能反問他說了什么。雖然后來解題發揮得不錯,但這個失誤,使我參加完面試后不敢想象結果好壞。沒想到竟然被錄取了。 ” 讓人好奇的是,很多在面試時自我感覺表現很不錯的學生都沒有被錄取,在面試時發揮有失誤的小周是憑什么被教授選中的呢? 記者了解到,小周有個興趣愛好,就是十分熱愛國學。他轉入上師大劍橋國際中心沒多久就著手組建了國學社,每周與20多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文學作品感興趣的學生交流讀書心得。 “我想即使我們今后要出國留學 () ,也不應該拋棄祖國的歷史文化知識。 ” 小周熱愛攝像,他是學校各項體育賽事的攝影師。賽場邊總能看見他舉著相機、調整鏡頭。小周還熱愛公益,趁著回杭州的間隙,他還積極擔任家鄉旅游景點志愿者,給游客指點迷津,講解景區特色。 目前,除了牛津大學以外,小周還收到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杜倫大學等海外名校的通知書。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高考復讀三十年變化 留美大學生竟回國復讀
·高考狀元照被拿去做廣告 PS照片仍未撤下
·父母被火燒傷 17歲女孩為父植皮放棄高考
·高考“白卷生”的教改呼聲:推動教改要理性
·天津一家長不適應孩子外出上大學 一天短信不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