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性測試向水平測試轉變 教育部()在3月初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放出的一個改革信號備受關注: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實施辦法將于今年出臺。 這意味著以英語為突破口,高考“一年多考”改革將正式進入實施程序。 事實上,探索高考“一年多考”并不是新聞。2010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就提出:“探索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辦法,探索實行社會化考試”。 2011年1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學習時報》上撰文描述高考改革路線圖,其中提出的五大改革方向也包括“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試”。 由于社會化程度較高、應用性較強,高考改革的“第一刀”選擇了英語科目。近幾年來,已經有部分省份開始自主嘗試改革英語考試,主要集中在聽力和口語部分。 在浙江,2009年開始,高考英語的聽力部分放在每年3月和9月舉行,學生可自主決定參加考試時間,選較高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在天津,2010年開始,高考英語聽力考試改為題型、題量相同的A、B兩套試卷,考生可參加兩次考試,取其中較高的分數作為最終成績。 今年初,教育部下發的1號文件《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正式提出“研究提出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實施辦法”,這表明,在地區試點之后,全國性的英語考試改革即將展開。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兩會期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2014年江蘇將正式啟動高考英語“一年兩考”,分別安排在3月和7月。 一名參與制訂實施辦法的教育部工作人員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形容道,這頓改革的大餐才剛剛開始“備料”,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里,還要經歷下鍋、烹調、裝盤等工序,才能出爐具體的實施辦法。換句話說,任務已經提上日程,但撬動堅冰的準備工作才剛剛開始。 不過,1號文件中的短短一句話,已經引起了各界的猜測和熱議:一年考幾次,是分地區命題還是統一命題?分數權重是否有變化?特別是對于一年多考究竟是增加還是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不少人都表示了擔憂。 北京語言大學(招生辦)教育測量研究所所長謝小慶認為,“一年多考”制訂相應的細則及配套措施時應該慎之又慎,由于各地的實際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都不一樣,所以,如果進行全國統一的英語考試,并劃定統一的分數線,無疑會使得不發達地區學生與農村學生處于劣勢。 五年前,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兩會上的第一個提案就是高考英語一年多考。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持續關注城市教師與農村教師英語水平的差距,以及由此導致的學生在英語成績上的差距。 大部分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優秀學生,在通過高考進入重點大學后,往往最先感到有差距的就是英語成績,聽力、口語更是他們的軟肋;而一線城市、沿海城市的中學生,由于教育環境和生長環境等方面的優勢,英語水平較高,特別是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較強。 根據俞敏洪對位于北京西北部遠郊的延慶縣學生英語水平所做的評估,延慶縣學生與北京城區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超過20分。因此,他曾提出給予農村學生高考英語成績降20分的優惠政策。他還認為,應該降低英語分數占高考總分的權重,以此來縮小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考生的差距。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甘肅: 減負成重點 2013年高考不得公布考生排名
·高考英語“一年多考”改革將正式進入實施程序
·卓越大學聯盟:今秋實行國內游學制
·英語一年多考昭示高考改革 向水平測試轉變
·第十二屆全國創新大賽夏令營及海外賽區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