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高考來了,本周五深圳市3.6萬余名考生將步入高考的考場。就在大部分高三學生緊張復習的時刻,有一群優秀的學生卻早就拿到了大學錄取的資格,他們就是各學校的保送生。 深外保送生在校園咨詢會上給家長答疑。 高考()來了,本周五深圳市3.6萬余名考生將步入高考的考場。就在大部分高三學生緊張復習的時刻,有一群優秀的學生卻早就拿到了大學錄取的資格,他們就是各學校的保送生。 深圳外國語學校是全省保送生最多的學校,今年,有181名學生已經穩穩地拿到了通往大學殿堂的門票。但是,他們并沒有讓自己懈怠,仍然與其他同學一起為高考做最后的沖刺……最近,深外學生記者走近這些保送生,分享他們的成功之路—— “生物競賽狂”:李炳南 實驗到深夜險被當“小偷” 保送學校:復旦大學 “我是一名生物競賽狂。”李炳南自嘲,他從初中開始就喜歡科學尤其鐘愛生物,沒上高中時就想參加生物競賽,要考省隊,要參加全國比賽。然而,在進入高一后,他的成績只有中等水平,排在了年級的400多名,當時班主任考慮到競賽每天都要上訓練課,花時間練習,怕他兼顧不來,影響其他學科的成績,就勸他放棄生物競賽。可是,出于對生物的熱愛,他毅然堅持了原來的選擇。 可競賽是一條異常艱辛的路,尤其是進入省隊后,競爭的激烈程度更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為了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常常是周末其他同學放學回家后他還堅守在學校,下晚自習后依然埋頭在實驗室學習、實驗,有一次在晚上12點過后才從實驗室離開,正在學校巡邏的保安看到實驗室走出的黑影,著實嚇了一跳,誤以為是小偷,還對他盤問了一陣。 李炳南把深外比喻成一個“場”,他說這里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學生、優秀教師,充滿了各種正能量,天天浸潤其中,想不優秀都難。終于,一份辛勞一份收獲,過市考、進省隊、參加全國總決賽……他一路過關斬將,奪得了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的銀獎,同獲復旦大學和浙大醫學實驗班的保送資格,并最終選擇了復旦大學。 全能型選手:郭欣立 學習和活動可以“兩不誤” 保送學校:北京大學 郭欣立是一個全能型的選手,國家一級運動員、模聯主席、資深志愿者甚至還是“中國好聲音”的忠實粉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課外活動如此豐富多彩的同學,學習成績同樣異常突出。現在,她被成功保送至北京大學。 郭欣立的外公是船舶設計師,小時候她就喜歡和外公玩設計游戲,不知不覺中便喜歡上了模型設計,成為了建筑、航海、航天模型設計方向的國家一級運動員。在深外科技文化節的模擬登月倉等模型設計中,她總是最活躍的一個。 她還是深外“外交學院(招生辦)”的模聯主席,組織策劃了多次模擬聯合國的活動。平時喜歡旅游,每個假期都要和家人或朋友到全國各地,領略博大的中華文化和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觀。 做義工、獻愛心是郭欣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參與了家庭聯合捐助廣西圖書館的捐贈活動,還與三峽庫區的一名中學生結成了“一對一”助學幫扶對子,經常與對方通訊聯絡,進行學習和生活上的交流,幫助對方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 她毫不掩飾地說,自己學習上并不是一帆風順,也有過坎坷和挫折,高一進校時成績只排到年級的前50,之后經過調整和努力才進入年級前20。談到對未來的規劃,她說,希望將來能進入NGO工作,為社會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意見小領袖:王晨 堅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保送學校:浙江大學 和很多同學一樣,被保送到浙江大學的王晨文理兼優,然而在高二面臨文理分科之際,當身邊的同學還舉棋不定時,他幽默地把理科生與文科生的差異形象地比做—— “不是你眼前的一道走廊,而是愛因斯坦與艾默生的距離,是葉落時分析脫落酸與長抒秋思的差距。” 他始終堅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認為,理科生更結實地擁抱了這個時代,文科生則點亮了它的未來。 與絕大多數保送生一樣,王晨在進入高中時就確立了保送生的目標,雖然那時他的成績是在年級的110名到170名,然而他并沒有退縮。 “成為保送生,意味著在高中學習的前半階段,要比別的同學更加努力,因為確定保送資格的考試來得比高考更早,沖刺的時間要提前很多。”王晨說,自己沒有虛度深外的三年高中生活,這正是自己走過的最佳捷徑。(郭欣立 李炳南 王晨)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京市今年高考錄取率下降9.4% 回到五年前比例
·江西南昌三百輛愛心車高考期間免費送考
·離高考還有兩天:查漏補缺調節心態是關鍵
·上海教育考試院:考生憑“雙證”入場別遲到
·烏魯木齊教育局:監考老師不準穿高跟鞋進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