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打拼后才知道,學習無處不在,校園養分和書本知識也很重要”013年高考剛剛落下帷幕。與此同時,一部歷時近兩年完成的紀錄片《棄考》,在網上播出并廣為流傳。紀錄片的主人公,叫楊成興 “打拼后才知道,學習無處不在,校園養分和書本知識也很重要” 2013年高考()剛剛落下帷幕。與此同時,一部歷時近兩年完成的紀錄片《棄考》,在網上播出并廣為流傳。 紀錄片的主人公,叫楊成興,是我市復旦中學2011年高三學生。 兩年前高考時,成績最多只能考專科的他,卻做出驚人之舉:棄考,然后利用自己的發明創作毛遂自薦,向全國108所高校發出自薦信。 兩年過去,他又不堪忍受大學課堂的應試教育,毅然休學創業辦公司,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領路人之一。 他和紀錄片拍攝者想用這段親身經歷回應當時的老師并告訴學弟學妹:成績不好,不等于沒有出息! 人生1:讀書 愛發明成績差 獎狀多還挨打 “也許我已不記得數學老師的模樣,但我始終記得他的話。我要向他證明:成績差,不等于沒出息———唯成績論是錯誤的!” 楊成興是四川資陽人,從小隨父母來到重慶生活。父母只是普通的低收入勞動者。 小楊從小就喜歡搞模型,參加過不少科技比賽,獲得不少獎項,不過,成績總是排在后面。 小學五年級時,數學老師恨鐵不成鋼地說他:“你成績那么差,將來不會有出息。” 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小楊,讓他很不服氣:“每次家長會上,我獲得的獎狀最多,掙得的榮譽不少,為何卻得不到承認?回家還要因此挨打?” 小楊的父母也倍感顏面無光,為此三度給他轉學。最后小升初,他被復旦中學錄取,隨后在校度過6年。 人生2:棄考 放棄高考 自薦求伯樂 “我的能力不在成績,我不想做應試教育的產物。只要有實力,不通過高考,一樣能讀大學。” 免考進入中學后,楊成興一發不可收拾,開始鉆研各種發明,他把家里陽臺都騰出來當做實驗室,先后發明了可伸縮安全筆、自動保濕節水花盆、多功能保健鞋等國家專利產品。 2007年,他獲評重慶市十佳中學生;2010年,他入圍重慶市科技創新市長獎———在班主任、英語老師牟芯瑤看來,楊成興是個性十足的“怪人”:同齡孩子熱衷看漫畫、追星,他卻喜歡看名人傳記、搞發明,但成績確實屬于中偏下,中考升入高中也是屬于“破格錄取”。 到了2011年,他該高考了。但此時的他,成績依然很靠后。“如果當年參加高考,他的成績最多只能上專科。”牟老師坦言。于是,小楊決意放棄高考:“我想證明:我的能力不在成績,我不想做應試教育的產物。只要有實力,不通過高考,一樣能讀大學!” 他用電子郵件給全國108所高校發出自薦信,收到了包括復旦大學等名校在內的36所高校的回復:“可以降分錄取,但是高考還是得參考”。 這樣的結果,讓楊成興既失落又略感欣慰。失落的是:沒能如愿免考上大學;欣慰的是:至少大家還認同他的發明創造能力和敢拼敢闖的勇氣。 最后,楊成興選擇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就讀———因為職業學校可以免試錄取。 人生3:創業 不滿課程 休學創業 “站在巨人的肩膀,容易掉下來,跟著巨人走,容易走丟,所以,讓巨人拉著一起走,合作發展,是不錯的選擇。” 2011年9月,楊成興邁進大學校門,雖然學的不是自己最心儀的工商管理,但機電專業好歹和自己喜歡的發明創造相關。 可是,沒上幾個月課程,小楊就沒了心思。“比如說:講解機械零件知識時,老師用很多時間來講計算公式、構造,可偏偏不講實際用途,這不是我想要的知識。” 一年后,楊成興決定休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實際發明中,要把發明變成產品賺錢。于是,在電子校創業園內,他申請貸款注冊成立了興狼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盆栽有土栽培,員工和同事多是志同道合的創業大學生。 “他從不打網游,很聰明有上進心,身上總充滿精力。”大學輔導員華玲表示,全校師生都知道楊成興有發明創造特長,還評其為學校創業之星,所以當他休學從事發明創業時,學校在機器、設備、場地上都給予了支持。同時,對于其耽誤的課程,校方老師也希望其抽空補上。 如今,23歲的楊成興往返于全國各地談業務,上周日,他才在成都簽了百多個訂單。小楊說,通過打拼他結識了某知名企業負責人,對方也姓楊,和自己有類似的休學創業經歷,兩人很投緣,相約整合發展。如今,其公司已實現盈利,計劃明年的銷售額超過600萬元。 “他們有渠道,我們有人才有資源———站在巨人的肩膀,容易掉下來;跟著巨人走,容易走丟;讓巨人拉著一起走,合作發展,是不錯的選擇。”楊成興說,他們自比為“創二代”,要憑自己的雙手去打拼獲得成功。 人生4:進修 學習無處不在 缺失需要補上 “如果自身喜歡并對一件事有興趣,就不要顧忌別人的冷嘲熱諷,一定要執著并且大膽去做。” 眼看公司正一步步邁向成功,但小楊卻有了重返校園進修學習的打算。 “我想重讀大一,但不再學機電專業,而是工商管理。”小楊說,通過一年多得打拼闖蕩,他才明白:學習是無處不在。 “自身每天和企業家打交道交流,也是學習和收獲,而校園養分、書本知識和課堂講解更系統———而這更是自己所缺失和需要補充完善的。”此外,小楊表示,除了“回爐進修”,他重返校園學習還有一個好處是能發現人才和招攬志同道合的人才。 “只要在機電或管理專業發現有自己將來可用的人,我會提前打好感情牌,提早把他們挖過來。”楊成興坦言,他也想用自己的實際經歷告訴這些同學:“如果自身喜歡并對一件事情有興趣,就不要顧忌別人的冷嘲熱諷,一定要執著并且大膽去做。” 所以,他給自己公司選材,也制定了三條標準:首先是興趣;其次是要有遠大夢想;最后是要孝順,心中要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都要有愛。 《棄考》的拍攝者肖成剛,重慶大學( 招生辦)美視電影學院導演系2009級研究生,從2011年2月份開始拍攝,2012年10月份制作完畢耗時一年零八個月跟蹤拍攝作畢業作品,該片剛獲得第十一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 網絡人氣獎”,點擊率突破18萬。 父親:只希望他腳踏實地,對得起自己 楊成興的父親楊興國,和妻子住在菜園壩。兩口子在個體老板處打工,一個月收入只有2000元。 對于已創業“當老板”的兒子,楊興國坦言,他不太了解兒子的現在,更愿意談兒子的過去。 他說,兒子從上小學起,就把大量時間花在發明上,經常把家里電視、DVD機都拆卸了,一陣組裝。后來,為制作快速充電器,兒子還把陽臺燒了;高二時,看到工廠爆炸新聞,兒子想研究粉塵在爆炸中的作用,結果把家里陽臺上的紗窗全點著了,差點讓整棟樓都著火…… “我和他媽不排斥他搞發明,但在教育上面,我們要求他永遠把學習放在首位。可他偏偏不爭氣,雖然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得獎,但學習成績單總是不堪入目。”楊興國為此還給兒子打了個比方:發明是菜,學習是飯,可以沒菜,但必須得吃飯啊!但叛逆的兒子就是沒聽進去。 “當時,得知他放棄高考,我心頭急卻不敢表露,背地哭過好幾回。”楊興國說,原來,他的四妹即小楊的四姑當初高考因重本差一分選擇自殺,一家人都后悔莫及,所以也只好順其自然,生怕再把兒子逼上絕路。 “他也長大成人了,該為自己的將來負責,不管他未來發展好與壞,我們當爹媽的,只希望他腳踏實地,能對得起自己、不后悔就行。” 學習是無處不在 缺失的需要補上 紀錄片《棄考》在今年高考前網上播出后,主人公楊成興也火了,全國各地20多位高三考生輾轉找到其電話,主動致電與其交流心得——— 記者:你們主要聊了些什么? 楊成興:他們不少人也講出了自己心聲,稱不喜歡應試教育的模式,不想參加高考了。不過,我勸他們不要和我一樣,放棄高考。 記者:你自己棄考,為何卻要勸說他們堅持高考? 楊成興:我和他們不一樣,或許他們是臨時作出的決定,而我是從小學五年級被數學老師訓斥后,就下定決心不參加升學考試,并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那個信念扎根很久,我把重心撲在發明上,也準備了很久收獲了很多,所以我們選擇的基礎不同,如果他們也棄考,他們失去的可能會更多。 記者:棄考、休學,你都不走尋常路,有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接受度? 楊成興: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只想走好,用行動和結果告訴他們,我適合走這條路,讓自己成為他們的驕傲。 記者:為何如今又想重回校園學習?如果再給你次機會,你愿意高考么? 楊成興:打拼后才知道:學習是無處不在,校園養分和書本知識也很重要,缺失的就要補上,還好我有這個機會。當然,如果能有機會再回中學時代,我也愿意去感受高考的氛圍,那種經歷對人也是一種磨煉,很關鍵很重要。(記者 周小平 實習生 張蕾) (重慶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山東高考閱卷點遭遇停電危機 理綜閱卷過半得分
·調查顯示:近6成人認為高考棄考最重要原因是就
·高校拋90萬元獎學金引進吉林高考狀元
·湖北九類高考生可享加分 同一考生最多加20分
·高考狀元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 無省部級官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