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高招錄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今年山東首次實行平行志愿,引發網友熱議。眾說紛紜下,有網友稱:“唯分數論”總好過“拼爹”! 高招錄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對于山東的考生而言,今年最大的喜訊就是他們終于享受到了完全平行志愿的政策,即考生一次可以填報6個第一志愿的學校,同時投檔,以分數優先錄取。 其實,浙江、河北、湖南等十多個省份早就實行了平行志愿,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考生“高分落榜”的風險大大降低。目前只有北京等少數地區仍在堅持非完全平行志愿。不過,也有一些高校招生負責人認為,平行志愿加劇了“唯分數論”,人為地把學校分了三六九等,直接導致錄取的學生層次過于單一。 平行與非平行,孰優孰劣,何去何從?如何趨利避害,最大限度維護考生的利益?這考驗著教育決策者的智慧。 一辯:平行志愿,最大限度降低考生風險? 正方:“看分擇校”大大降低落榜風險 伍偉娟(浙江某中學高三班主任):我認為實行平行志愿是好事,這保護了大多數考生的利益。這種志愿填報尊崇的是分數優先的原則,學生的檔案同時投進同一批次的6所院校進行排隊,分數夠就進去了,分數不夠就掉了,這就將各種不可控的意外因素降到了最低。高考()競爭的本來就是分數,這也是現有機制中最公平的一種。 2005年前浙江實行的是非平行志愿。學校與學校之間有級差,專業與專業之間也有級差。學生一旦填報志愿不慎,就有可能從一本院校直接跌到二本,甚至是三本院校,非常慘。有了平行志愿后,風險就小多了。有了分數,就能找對應的學校,而且是多選一。 反方:“唯分數論”扼殺了興趣等多元選擇 羅京偉(浙江大學學生):我記得去年老師指導我們填志愿的時候,就反復叮囑我們平行志愿是分數優先,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和在省里的名次選擇學校,“前兩個志愿沖一沖,中間的志愿穩一穩,最后的志愿保一保”,說這樣風險是最低的。可我覺得選大學興趣是最重要的,填報志愿就應該尊重考生興趣、未來人生規劃等多元化的選擇,不應“唯分數論”。 我認為興趣決定了我在大學里愿意花多大的精力去做學問。如果單純為了一個分數而選擇了不喜歡的大學,即使學校再好,念書也打不起精神。反之,即使它不是我能選擇的學校中辦學水平最好的,但我能盡情享受學校的氛圍,如同魚兒在大海里游泳,看書、做實驗都有動力,取得的成就一定會比前者高。 二辯:平行志愿,最大程度維護高校利益? 正方:促進高校良性競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祝賀(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博士):實行平行志愿的政策,不僅對考生有利,其實對高校也是有利的。考生志愿填報更加穩妥,高校每年錄取的學生更加均勻。能夠促進高校間的良性競爭,從而提高培養質量。 對生源進行均勻分層,對人才培養是有幫助的。不同層次的學校按照高考的成績,評估識別出最適合自己層次的學生,避免了惡性的爭搶生源,對四年培養的教學梯度設計也會更加成熟。而學生在一個和自己能力、水平相當的范圍內學習、成長,也不會有突兀感。反之,如果一所學校當中學生之間的層次差別太大,教師在教學中根本無法統一標準,教不好學生,影響了學生對學校的信任,最后在招生中吃虧的還是高校。 反方:人為分出三六九等,無益于考生互相激勵 林一方(高校招生辦負責人):我直言不喜歡平行志愿。這種填報方式人為地把高校分出了三六九等,并且直接導致高招錄取的學生結構單一化,普通高校再也錄不到高分考生。這對學校的培養質量、學科發展都是不利的。 按照非平行的志愿填報方式,我們學校在全國各地每年都能錄取到一些分數超過一本線100分以上的學生。他們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扎實的知識基礎,入校以后無論是對同學的正面激勵,還是對于學校教師的授課質量,都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但有了平行志愿后,這種情況就幾乎不存在了,我們錄取的學生層次非常均勻,都集中在超出重點線40分至50分這樣的水平。雖然穩定,但缺少了學生的多樣性,對學校長遠發展并不好。 三辯:平行志愿,先在一批招生院校推行? 正方:不再“瞎子摸象”,避免高分落榜 侯正方(教育學博士):每年高招錄取,對于北京的考生和家長而言都是“提心吊膽”的過程。這是一個在“天堂”和“地獄”之間游走的階段。因為考前填報加非平時志愿,一個原本能上清華的學生可能因為一分之差,而跌出百分開外,甚至與211高校都得揮手作別,這無疑太殘酷。 我認為像北京這樣的地方,應該對非平行志愿進行改革了。在降低考生風險的基礎上同時兼顧高校的利益。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層平行志愿,在第一批次先推行平行志愿政策。為何選擇一批次?就是因為這個批次的學校間分數差異巨大,可達百分以上,因而落榜對于考生的沖擊也是最大的。有關部門應該消除這個“不穩定層”,避免高分考生落榜的風險。至于后面的批次,學校間分數差會小很多,因此學生的志愿填報風險也就會小很多。 反方:給少數人開“綠燈”,不利于公平 劉若謙(教育雜志編輯):關于平行志愿與非平行志愿的爭議由來已久。的確,非平行志愿有“不唯分數,更注重考查學生平時成績和綜合素質”的優勢。而對于不少專家提出模仿上海設立零批次,或者在一批次單獨實行平行志愿的方式,我并不認可。 高招關系到千家萬戶,政策的穩定性與公平性也就顯得格外重要。相對一個省的考生來說,一批次的考生絕對是少數。為少數人圓夢“開綠燈”,踐踏的是多數人的公平,這萬萬不可。我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錄取風險的問題,不在于是否平行志愿,而在于為考生提供多種升學方式,不拘泥于高招這座獨木橋。到那個時候,平行不平行,早已不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專家觀點 平行志愿只是高招改革第一步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就平行志愿來說,山東不是第一個試點的省。早在2005年,就已經在江蘇試點。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平行志愿確實有利于保障考生的利益,可以有效避免以前只要第一志愿填報不準確,整個志愿就“面目皆非”的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考生和家長志愿填報的焦慮和壓力,大大降低了考生高分落榜的可能性。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平行志愿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選擇權,并沒有實現考生和學校的充分雙向選擇。考生依然不能在拿到多所學校錄取通知書后,再對學校和專業進行選擇。這樣使得考生的選擇權還是受到了限制,也降低了高校之間的競爭。 此外,這種志愿填報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增加了分數與高校層次的對應性,不可避免地強化了學校的“三六九等”,高分學生集中到了極少數的幾所學校當中,使得中層學校難以招到高分學生。這樣的錄取規則,把學校排出了座次,使學校間的招生競爭減弱,這也是有的高校所不愿意接受的。 眾說紛紜 “唯分數論”總好過“拼爹” 風雨讀書聲:我發現不管什么政策都有所謂的業界人士詆毀,平行志愿確實更加公平了,不唯分數論的話取消高考多省事兒?!難道還是采用幾十年前的推薦嗎? 水霧一族:不唯分數那還要高考干什么?干脆都“拼爹”得了。 龍潭醉鬼:應該志愿優先而不是分數優先,分數只代表應試能力,志愿卻折射價值觀,價值觀遠比分數重要。 三山頭:學校的排位座次會逐漸固定下來,分數與學校嚴格對應,優質生源向少數學校集中。 囧山獨行俠:高考體制本來就是一切以分數為標準的,怎么這時候就不承認了?平行志愿也未必是“唯分數論”,親身經歷過的就知道。非平行志愿下的高分落榜、低分撿漏靠的是運氣,比唯分數論又好在哪里?目測是低分考生反對聲大。(記者 張航 實習生 牛偉坤 制圖 吳薇) (北京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重慶首份錄取通知已送達 通知書今起陸續寄出
·重慶困難女生立志當醫生 填完志愿就上山挖洋芋
·山東高招平行志愿引熱議 唯分數論總好過拼爹
·河南西華考生高考替考處分撤銷 恢復成績
·河南女孩下肢癱瘓 弟弟推姐姐求學15年風雨無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