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年高考過后,一到招生季,各類招生詐騙案就如雨后春筍般齊齊冒出。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13日召開發布會,詳盡解析高考招生騙局手段及特點,提醒廣大考生、家長謹防上當。 中新網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 尹力) 每年高考()過后,一到招生季,各類招生詐騙案就如雨后春筍般齊齊冒出。針對此類詐騙案進入“高發期”的情況,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13日召開發布會,詳盡解析高考招生騙局手段及特點,提醒廣大考生、家長謹防上當。 海淀區被譽為北京的“大學城”,區內高校林立,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多所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招生辦)、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近70所高等院校坐落于此。在高考招生期間,一些中介組織和不法分子會利用考生求學心切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以謀取錢財為目的,打著種種幌子進行詐騙。 據海淀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曾靜音介紹,近年來,高校招生詐騙案件呈現手段多樣、金額巨大的特點。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該院受理高校招生詐騙案件39起,被害人多達79人,涉案金額更高達1680余萬元。 曾靜音表示,依托名校招牌是進行高校招生詐騙的主要方式之一,部分軍校和藝術類院校也成為騙子們慣用的誘餌。在該院近兩年承辦的高校招生類詐騙案中,有13件均是犯罪嫌疑人許諾被害人可以上軍校或藝術類院校繼而詐騙的案件。許多家長對軍警院校青睞有加,并因對該類學校招生工作缺乏了解,認為人為操作空間大,而產生了“找關系好進”的誤解;藝術類院校更是在長期以來給家長留下文化課分數要求低、專業課校方自主權大的印象,導致騙子頻頻得手。 除以上兩種慣用伎倆以外,在個別案件中還出現了通過成立名為“某某學校”的公司來進行招生的新騙術。在該類案件中,被害人多因考生高考成績不理想而“病急亂投醫”,失去基本的判斷水準和防備心理,未通過正規官方渠道核實招生信息,不僅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也耽誤了考生的前程。 海淀檢察院公訴二處檢察官張志婧表示,近年來高校招生詐騙案件有持續增多的趨勢。統計數據顯示,僅2012年下半年發生的高考詐騙案就達11起,占到兩年來受理該類案件總數的近三成。 張志婧提醒稱,父母望子成龍之情可理解,但不能失去防備心理,輕信犯罪分子所鼓吹的“擴招、機動名額”,將希望寄托于找關系、走后門上。她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擺正心態,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入學資格,如遇可疑情形,應電話咨詢相關教育行政機關、查詢高校官方網站等正當渠道獲得資訊。 張志婧同時談到,中國內地高考制度運行的幾十年間雖在不斷完善,但仍存在招生工作開展不夠透明、暗箱操作等問題,高校招生詐騙案既影響了正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與招生秩序,也侵害了每個被害家庭的切身利益。 她建議,教育部門及各大院校亦應及時提高招生工作的公開透明度,便利公眾及時掌握升學進度,避免因流程不透明造成的誤解和投機心理;完善錄取工作機制,并逐步取締通過非正常渠道入學的情況發生;公職人員應嚴于律己,拒絕不明身份人員的宴請、搭訕,防止無形中成為被詐騙的工具。應通過多方合力從根本上杜絕以高校招生為名義進行詐騙的可能性。(完) (中國新聞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殘障考生破格錄取大學 市民行為藝術吁教育平等
·香港高考“最嚴重抄襲”案 考評局撤銷原先懲罰
·北京高招詐騙涉案金額高 “中間人”作用大
·高考錄取接近尾聲 部分高分考生讀海外二流學校
·四川省教育考試院提醒 高考錄取后一律不得換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