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城鼓勵學校開展高中特色建設試驗研究,使一批一般高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品牌。在今年高考中,13所高中特色試驗項目校本科率達91.23%。 作為國家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東城區近年來實施“精品特色”戰略,以項目引領推進課程創新,以“學院制”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以八大學區為依托,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實現了“讓每一所學校都精彩”的目標。 “翱翔校”誕生全區狀元 依托“翱翔計劃”,東城區建立了9所“翱翔計劃”培養基地校,已有210名“翱翔學員”,實現了以“跨校培養”和“在科學家身邊成長”為主的創新人才培養。在2014年高考()中,9所“翱翔計劃”培養基地校一本上線率達93.52%。 北京市第二中學率先推進高中自主課程實驗研究,搭建了階梯式的課程體系,文理兼修,促進了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今年高考,繼續保持文理科100%的一本上線率,理科600分以上的同學達到82%,文科600以上的同學為100%。首屆“航班”的平均分為668分,理科實驗班的平均分660分,文科實驗班的平均分為641分,張曉嵐以685分成為東城區文科第一名,孫祺蕊獲得北京市理綜最高分295分。 北京市第171中學以“做有層次無淘汰的教育”為辦學理念,堅持十年課程改革、七年學案教學、六年海量閱讀工程、五年五步自主高效課堂建設、四年北京市人文社科領域翱翔項目研究、三年“級部制”管理改革,促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到2014年,已連續四年保持文理一本上線率99%,寧敏行同學以719分奪得東城區理科總分第一名。 北京市第五中學組建的文科實驗班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機構結成教育組合,聯手合作培養有文科興趣和專長的學生,收到明顯的育人效果。今年,五中文科全體學生都超過600分,平均分達到630分。 北京匯文中學圍繞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精心設計了面向全體、具有本校特色的五個方向的基礎類課程和適應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個性化課程,以大學先修高等數學為代表的個性化課程和“科技人文之旅”為代表的實踐類課程受到學生歡迎。今年高考,文理科一本率均接近100%。 “特色校”一本率超9成 東城鼓勵學校開展高中特色建設試驗研究,使一批一般高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品牌。在今年高考中,13所高中特色試驗項目校本科率達91.23%。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積極探索生命教育,建設“生命課堂”,成效顯著。今年高考繼續保持十三年的連續增長,文理科一本率均為100%,五成考生成績達到600分以上。 北京宏志中學的全國首個高中中醫藥“杏林”實驗班首批學生畢業,其中90%報考中醫院校并全部獲得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招生資格,40%取得復試資格。獲得自主選拔錄取資格認定的學生80%達到一本線,為他們的中醫夢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致力于培養美術專業的拔尖創新人才,凝練出素描、色彩、速寫和創意表達四大美術核心課程,在2014年美術專業高考中,清華美院在北京市錄取的前17名考生中,9名考生來自工美附中。 “一體化”打通升學通道 東城區還以“學院制”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建立學區課程資源共享機制和學生成長平臺,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其中,以景山學校、109中學為代表,積極探索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特色人才培養“綠色通道”;龍潭中學與50中學、125中學與166中學組團發展、聯合教研,積極發揮示范高中輻射作用,嘗試部分學生“跨校游學”。 北京景山學校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組建初、高中貫通實驗班,開展了“初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貫通實驗班的研究與實驗”,培養了一大批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科學項目”、“翱翔計劃”、“明天小小科學家”等實踐活動,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拔尖創新人才。2014年高考,學校文科一本上線率100%,理科一本上線率90%。 北京市第109中學堅持開展小語種特色教學實驗,2013年增設了小學部,實現了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特色人才培養。2014年,本科率達到100%。 北京市第166中學努力創設“高效”、“低碳”生態課堂。在今年高考中,實現文理科全員一本上線率100%,近四成學生總分達到600分以上,首屆高中生命科學實驗班、冰心文學實驗班中650分以上學生比例達15%。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海南高招采取平行志愿投檔 28日開始填報志愿
·河北教育考試院:分數線提高不意味錄取率降低
·高考后冰城學生開始為整容忙活
·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從年級第100名沖到高考第一
·北京東城區高考一本率六成 本科率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