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為決定著考生的最終“去向”,招生模式比考試模式更為關鍵和重要,甚至可以說,招生決定著考試。 因為決定著考生的最終“去向”,招生模式比考試模式更為關鍵和重要,甚至可以說,招生決定著考試。 中國的科舉考試事實上是選官考試,1950年后的統一高考()招生,在很長時間內實質上也是選拔培養干部的考試。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突出,高校培養學生與社會人力資源需求嚴重脫節,現有高考招生制度的功能與職能錯位及其相關問題就更加突出。因此,須及時實現高考招生主體的變換,回歸教育行業內的專業測試和學生選拔制度。 這一變革可簡單概括為:將高考招生從“指揮棒”變為服務人才成長發展的“服務器”,從現行以行政為主導的計劃招生,轉變為專業為基礎的自主招生,擴大學校和學生選擇權,以學生為本,建立自主、專業、透明、公正的考試招生制度。 將高考招生的功能定位于服務器,就是要能為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創造,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人才服務,能與課程、管理、教學等資源配合,發揮服務不同人才成長的作用。 高考招生改革的理想境界就是讓考生與高校之間“自由戀愛”,在相互了解、自主判斷、自主選擇上自愿結合。消除招生辦這一強勢“媒婆”,形成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生、校關系,從而增強學生信心;讓層次不同的高校通過自主地專業團隊程序化的判斷,招收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最優秀的生源,從而在整體上形成分層分類的選擇機制。 當下有高度共識的是,分數決定一切,一考定終身,是現行高考最大的弊端。相對于沒有客觀依據的推薦,看分數是進步;相對于全面的專業評價,僅看分數又是膚淺、粗放、落后的。以專業的方式評價學生,就不會由分數決定一切,就不會一考定終身。要讓政府從招生主角退出來,使考生與高校成為真正的主角, 但目前,這種改革會遭遇重重障礙: 一是當下的社會依然是官本位的體制,政府管理體制和社會文化氛圍鑲嵌在嚴格的科層組織中,大學本身也是個官僚機構,未能建立規范的權力監督制度,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基礎極為薄弱,在這種環境里要建立一套專業的、公開透明的考試招生體系確實相當有難度。政府能否從高考招生中退出,取決于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是否順利,政府放權能否到位。 二是專業團隊能否及時順利建立。改革后的招生需要極其專業的、大規模的專業團隊參與,能否有足夠的專業人員組成專業團隊,能否建立并遵循專業的規范,能否嚴格依照專業的規則和程序履行職責,能否獲得社會公眾足夠的信任度,也將考驗著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三是利益的障礙。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既然以更加公平為目標,就必然會調整原來計劃體制下的特權利益,使一些地區、部門和人士受到影響,因此也會遭到來自這些方面的阻力。 考試招生改革當下最大的困境是,在現有的框架內,需要現有體制中的人設計出一個改革自己的方案,等于向自己開刀。如果只是由教育部門制訂、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再由教育部門來實施,恐怕會事與愿違。歷史上,無論是廢科舉還是恢復高考,都不是教育部門自行設計和實施的。當沒有明確誰來改革的時候,這場改革事實上還沒有真正開始。如果還停留在指望教育部門制定高考招生改革方案,那就是高考改革的定位仍然不明,仍然未走出困境的表現。 (作者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湖南本科二批征集志愿計劃6130個
·上海高招二本投檔線昨公布 部分分數線超一本線
·廣西進行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二批次征集志愿
·廣西招生考試院提醒考生辨別錄取通知書真偽
·“無臂少年”過一本線 未被錄取選復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