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雞大學之所以泛濫成災,說穿了一方面得以得益于高校擴建、高考擴招的東風,而雨后春筍般的高校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潮流正好讓“野雞大學”打了掩護。 又是一年高考(課程)時,虛假高校問題再成考生及家長的熱議話題。近年來,上大學網陸續發布三期“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曝光了國內210所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非法招生和網絡詐騙的虛假大學,北京為虛假大學的高發地。(5月18日 南方周末) 野雞大學之所以泛濫成災,說穿了一方面得以得益于高校擴建、高考擴招的東風,而雨后春筍般的高校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潮流正好讓“野雞大學”打了掩護;另外一方面則源于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促使很多高考失意學子誤打誤撞、陷入圈套。而跟本上是與高等教育發展、擴容過于迅猛,相關職能部門監管嚴重滯后緊密相關。現如今,“野雞大學”黑名單被媒體明明白白的曬出來,按以往劇情,恐怕高教市場少不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行政整治行動,但是否就斬草除根了呢? “野雞大學”是典型的“三無”產品,既無辦學資質、辦學條件,也不具備招生資格,之所以混跡于高等教育的圈子之中,無非是期許分得利益的一杯羹,取個中聽的校名、辦個山寨的“僵尸”網站,就“滿口跑火車”的忽悠起來,而此類“野雞大學”獲取的利益無非是兩種途徑,其一純粹是“皮包”學校,一旦有魚兒上鉤,詐騙到錢財就跑路;還有一種將學生找來,名為高校,收取高額的學雜費,其實就辦個自考培訓班,學歷有無全看自考成績是否全部通過。家長及學子一旦發現個中“把戲”,但往往為時已晚,到頭來是又費金錢又費了青春。 “野雞大學”的滋生蔓延,以至于發展到幾百所之多,從京城的大本營到全國各地的扎根,除卻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之外,恐怕以下幾個方面是重要的催化劑:其一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產業化催生出一個巨大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利益大蛋糕,有利益就會有人以身試法;其二是迅猛發展的民營高等教育市場往往發展有余,而相關的監管、引導不足為“野雞大學”提供了躍躍欲試的反面“范本”;其三巨大的高等教育市場面臨學歷教育過剩,而職業教育嚴重不足的市場空白,為“野雞大學”的忽悠和詐騙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客戶群。 媒體將國內“野雞大學”完整黑名單公布,當然有利于學子們辨清是非,避免上當,也為教育行政部門的行政打擊和取締摸清了方向,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痛定思痛,要徹底根治高等教育市場的亂象,對冒頭的“李鬼”當然要采取行政的、經濟的,甚至是刑事的手段痛下殺手,但更為關鍵的是,要全面理清高等教育發展思路,深入推進相關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將教育拉回到公益的、著眼長遠的發展軌道上來,方能“釜底抽薪”,從根本上打消社會上虎視眈眈、變著法子爭利的混亂局面。 (中國青年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曝光國內210所“野雞大學”還需釜底抽薪
·北京將依法清理野雞大學 官方名單6月前公布
·甘肅高考招生錄取有變 分5個批次14個段錄取
·2015高考英語單選題解題技巧
·駐京野雞大學均未經教委批準 網站將被清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