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車輛上配備有安全帶、安全錘、滅火器、安全出口,這也是普通客車都應該有的,并不特別,每輛車售價18萬元,究竟買多少輛能滿足12個鄉鎮5000多名學生的需要?寬甸縣本著保障最低需要的節約原則,反復進行了測算和設計。12個鄉鎮,每所中心學校都有400多名寄宿生,而一輛校車只能載41人,如果每所學校只配一輛校車,顯然遠遠不夠,如果要多買,從財力上又不現實。最終,寬甸縣想出了一套方案,只用12臺車就能解決全部學生的接送問題。 胡萬春:逼著我們想出個辦法,校車不休息,學生輪流休息,就把學生休息時間錯開了,這樣提高了校車利用率,從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休息的學校。 解說:現在,各個學校、每位司機隨時都必備這么一張表格,學校按它輪休,校車按它運轉,對旁人來說,這張表格很難一下子看懂。這個方案將全縣分為東西兩線,各6個鄉鎮,各配6輛車,我們跟隨東線的車輛,看看它們到底是怎么運轉的。每天晚上,6輛車預先開到第二天早晨要接學生的學校停放,司機集體入住鎮上的小旅館。 記者:你們就住這兒是吧? 校車司機:就在這兒。 記者:幾位師傅啊? 校車司機:6位。 記者:打擾一下,來看看你們住的地方什么樣。 校車司機:坐坐坐。 記者:我就坐這兒了。別客氣,你也坐。這6個人一間屋還住不下吧? 校車司機:得兩間,住不下,有的上別的房間住。 記者:你們每天都住像這樣的小旅館嗎? 校車司機:這個就算不錯了。 記者:條件不好的什么樣? 校車司機:不好的就是睡在一個大炕上。 記者:是每天都住在一個地方,還是每天不一樣? 校車司機:一天換一個地方,今天晚上在這兒,明天晚上就到第二個鄉鎮住了。 解說:學校輪休意味著校車必須每天換地方,還不能停運,公司為此準備了兩名替班司機,這樣正班司機每月可以輪休4天,除此之外的26天里,他們遵照嚴格的制度集體起居,不得飲酒、打牌,9點必須準時就寢。 校車司機:到9點以后必須熄燈,睡不著覺你也得在床上躺著。 記者:天天晚上過這樣的日子,覺得單調不單調? 校車司機:習慣就好了,現在我們晚上看電視,現在基本上天天晚上都看天氣預報,必看。 記者:為什么? 校車司機:天氣變化,咱那路況要下雨怎么弄。 記者:那我們節目播9點半,你們還看不上。 校車司機:就這個臺播放? 記者:對,就這個臺。 校車司機:咱們能看,假期。 記者:正好是放假期間播,那能看上。 校車司機:對,寒假。 解說:司機必須保證睡眠,因為每天凌晨四點半,他們就得準時起床,來到停車場。出發前,大約有半小時的準備工作要做。 記者:師傅,你們這會兒是在做什么工作? 何福友(校車司機):出車前的檢查,準備工作,檢查輪胎、機油、轉向,都檢查檢查。 記者:我看剛才你們到這里之后,是等了20分鐘,然后才把這個車打著。 何福友:這一宿都凍了,打著鍋爐給車進行預熱了以后才能啟動,要不然打不著火,另一個冬季車里要取暖,暖風必須得靠它,要不然學生凍得扛不了。 記者:必須先把這鍋爐燒熱了。 何福友:對,學生上車才能暖和。 記者:你們是6輛車吧,但是來的人好像不止6個。 何福友:一臺校車一個老師,必須得押車。 記者:老師也過來了? 何福友:老師也過來了。 記者:哪位是老師? 何福友:這位。 記者:您好,老師貴姓? 劉德財(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學校安全辦公室副主任):我免貴姓劉。 記者:劉老師,您每天早晨這會兒也要過來嗎? 劉德財:對,基本上都得過來。 記者:您過來是? 劉德財:主要是看一下他們的車況如何,有什么車況不好的話就得重新調整,咱們這個校車調度這塊有三套預案。 記者:就是學校的情況你比較清楚? 劉德財:對,所以我就負責這個事。 記者:待會兒還有老師要跟車走,是嗎? 劉德財:有。 解說:校車必須5點半之前開出校門,才能保證8點前返校。這個時間,道路上基本還沒有其它的車輛,但路邊已經陸續有學生在等待了。根據村莊的遠近、學生的多少,6輛車內部也要做詳細的安排,有的跑遠處,有的跑近處,有的則要跑兩趟,才能保證400多名學生全都接完,這個調度方案由學校制定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 記者:我看您這桌上和校車有關的材料就不少。 劉德財:這里主要是有乘車學生花名冊,每路校車都有,這個就是。 記者:學生的花名冊? 劉德財:對,每一路車站點設置,制度、細則都在這里面。 記者:這有學生姓名,還有家長姓名、住址、聯系電話,為什么需要這樣的一個詳細信息? 劉德財:比如說校車到站的時候,如果這個學生沒來,咱們可以打電話聯系家長,通知這個孩子到位。 記者:還有其它的呢?跟車教師的安排?跟車教師、車長、發車的時刻表。 劉德財:各個站點的發車和返回時間。 記者:你這一個學校的往返發車時刻表,就整整的一頁。 劉德財:不單單是這些東西,還有這個屬于調度表,一共給我6臺校車,我得把這6臺校車讓它能夠循環起來,讓師傅的工作量相對平衡,排到20周,每一次都不一樣。 記者:有這么多的事兒要做,難不難? 劉德財:其實不難,只要動腦筋就可以做到。 解說:天漸漸亮起來,學生漸漸坐滿了。8點左右,6輛校車陸續回到學校,上學的學生全接完了。但是,司機今天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他們要抓緊時間吃完早飯,隨即啟程從振江鎮趕往紅石鎮,按照輪休安排,紅石鎮今天中午放學。司機們要12點準時發車,把紅石鎮的400多名孩子一一送回家,兩三點送完孩子后,司機們再次啟程,開到長甸鎮住宿,這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第二天早晨接完長甸鎮的學生,中午到大西岔鎮送學生回家,晚上開到下露河鎮住宿。三年來,校車就日復一日畫著這復雜的路線,這路線是兼顧學校的銜接、里程的節約等多個因素,經過反復磨合確定下來的。每天,司機都要跑三個鎮,駕駛里程接近300公里,駕駛時間約6小時,細致的設計,司機的辛苦,換來的是校車的正常運轉,家長可以松口氣了。 趙樹艷:真是幫了大忙了,真是天大的忙了,要不就得雇車去接,雇車去送,那得費多少事。 解說:由于學生都來自農民家庭,寬甸的校車只象征性地收取一定車費,10公里內乘一次車1元錢,11到20公里1.5元,21公里到30公里2元,30公里以上2.5元,每個月每個學生收費20元封頂。 記者:永楠他坐一次要出多少錢? 趙樹艷:半年90塊錢。 記者:就是一個月平均下來不到20塊錢車費,還能接受是嗎? 趙樹艷:能接受,確實能接受。 解說:購置12輛校車用了240萬元,此外每年油耗、維修、人員工資等運營經費大約投入230萬元,就能讓校車在寬甸運轉起來了。 尤聯合:財政人就是這么個角色,摳摳嗖嗖的,但是我覺得作為財政,現在是算大賬還是算小賬的問題。 記者:摳摳嗖嗖的是什么意思?小氣是嗎? 尤聯合:小氣鬼的意思,非常小氣。 記者:怎么叫算小賬?怎么叫算大賬? 尤聯合:算小賬是什么呢,我拿幾百萬,是,我挺心疼,但是發展經濟這一塊必須得有人才啊那么現在我勒勒腰帶子,擠一點,那么將來我們培養出更多人才,最后我們還是劃算的,是不是。 解說:寬甸的校車模式里,多個政府部門、東運公司、各學校彼此分工,共同協作,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一個看不見的舉措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明確了校車的責任主體是政府。 耿玉礓:校車這件事,我認為最終的責任是政府。 解說:最近的校車討論中,人們發現出事的地方往往缺少正規的校車,很多地方已經有迫切需求,但校車卻遲遲難以出現,一個原因是這項工作該由誰做,沒有相關制度來明確責任主體。 記者:正因為一件事情涉及到多個局、多個部門,所以有時候反而會難解決,有沒有這樣一種情況? 耿玉礓:都怕出事,出事就問責,問責把干部問怕了,所以沒辦法,我就要推脫責任。 記者:沒人愿意管,主要是因為擔心負責任的問題。 耿玉礓:沒有這些校車,它就可以去追究這些企業的責任,追究學校的責任,它可以往下追究責任,像我們這種情況,你追究誰啊?你自己管理的,有的部門負責同志有顧慮啊,這個事不應該我管,應該他管,我說為什么?這個事我負不起責任,我說你負不起責任你還做什么領導。 記者:為什么一定要這樣? 耿玉礓:你不上校車,孩子出了問題,你政府沒有責任嗎?你也有責任,你上了校車,就可以主動積極地避免出問題。 記者:那也就是說當時決定要做校車,也就意味著說,明確了,這個責任我負了? 耿玉礓:這個責任你不負也不行啊。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