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道德模范可親可學 唯有培育出深厚的社會土壤,在全社會樹立起人人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圍,并用制度加以保障,建立起公民道德建設的長效激勵機制,模范之樹才會常青,才能形成時代精神的高地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郎秋紅黃豁代群陳剛許曉青 每個社會都需要模范,每個民族都渴望英雄。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談到,當下部分道德模范遇到困境是社會轉型期道德波動的一種反映,世界各國在經濟與社會轉型階段均存在道德波動的共性問題,這一現象恰恰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加強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既要吸取各國社會道德建設的有益經驗,也要積極完善頂層設計。在受訪專家看來,道德建設僅靠宣傳和表彰是不夠的,還要有制度保障,通過政治、經濟、法律等手段,建立起公民道德建設的長效激勵機制,使道德模范成為時代精神的高地。 為模范樹起“防風墻” “我沒想到還有這么困難的模范”,與七位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的吉林代表一同在北京參加頒獎晚會時,修保律師發現其中兩位模范生活困難。在修保的倡議下,吉林省文明辦最近正在籌劃成立全省道德模范協會。修保說,“有能力的模范幫助一下沒有能力的模范,大家抱團取暖,然后共同為社會做點事情?!?/P> 重慶社科院研究員孫元明認為,讓道德模范在全社會道德建設中發揮應有的示范作用,僅有表彰和感動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實實在在的保障,尤其是堅實的制度保障。比如,建立道德績效與利益回報相統一的社會激勵機制,讓好人有好報,好人不吃虧。 2011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對32名生活困難的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進行直接幫扶,幫扶資金304萬元。這一舉動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一些網友表示,“這些人就應該過得好一些?!睋私猓瑥?008年至201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直接幫扶42名全國道德模范。各地也采取多種措施開展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范活動,各省、區、市共資助各級道德模范3.3萬人次,幫扶資金1.19億元。 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人物金晶認為,資助無疑是對模范的關懷,可關鍵還是要創造機會和環境,讓模范能夠在本行業作出更大貢獻、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拔以浵蛲鶇⒓託垔W會,獲得獎牌,后來沒有如愿,其實我最大的心愿還是在本行業做出點成績,這樣的肯定是對我職業生涯的最高肯定?!?/P> 吉林省文明辦副主任楊憶認為,當前的諸多舉措,仍是對道德模范的臨時性幫扶措施,尚需建立長效激勵機制。特別是見義勇為行為,亟待在法律層面給予保障。 長春、西安等地的見義勇為基金會負責人建議,可出臺全國統一的見義勇為法或條例,從法律層面對見義勇為作出明確規定:明確表彰、獎勵標準;明確醫院對見義勇為者的受傷、搶救、墊資義務;明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保障機制,明確見義勇為者的就業、住房、入學、晉級、落戶等優先權等等。 西安見義勇為基金會負責人王黎說,現在各省份的有些規定,仍較為籠統,不夠細致,缺乏可操作性。長春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秘書長楊世明建議提高獎勵標準。 此外,多位受訪者認為,還需理順見義勇為管理體制。目前各地管理機構不一,有的歸口公安,有的在政法委,還有的在民政部門。楊世明建議,能否在政府部門中設立見義勇為常設機構,以協調教育、衛生、民政等相關部門,落實相關保障措施。王黎說,將“見義勇為”交民政部門統一管理或可更順一些。 培育道德土壤 吉林省長春市已連續三年被媒體評為“最有人情味城市”。2011年以來,長春市涌現出“全城救助‘地瓜爺爺’”、“勞動模范聶永軍退還捐款”、“高三男生寒夜救助老人”等感人新聞。湖南湘潭的網友“flies1”感慨道:“看了這些報道很溫暖,長春不愧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表示,市里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公民道德建設。幾年前,長春市就提出了“寬容大氣,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并推出了一系列具體行動和保障措施,激勵全市市民創文明城市、建幸福長春,打造全體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園。近年來,長春市不僅涌現出了劉國江、紀長秋等全國道德模范個人,還涌現出抒寫“欣月童話”、救助“地瓜爺爺”等道德模范群體。高廣濱說,一個城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追求,這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的財富,是城市的“軟實力”。 像長春市一樣,近年來不少地方黨委政府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尋找身邊好人”、創建“好人城市”,積聚全社會向善的力量。受訪專家認為,道德不僅是個人的良知與修養,更是社會共同的責任與擔當。在社會轉型、價值多元的當下,重新樹立道德榜樣,發揮示范作用,首要的不是尋找榜樣,而是重建道德。 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是,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志愿者隊伍到遍布于全國各地的義工組織,從中央級媒體的人物評選到鄉鎮村屯的“道德評議”,道德建設的載體和形式不斷創新,并且更加貼近基層百姓的生活和實際。吉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蔣蕾說,模范之樹常青必須有深厚的社會土壤,只有在全社會樹立起人人崇尚道德的良好氛圍,才能形成道德高地。 探索模范新內涵 東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系研究生蘇媛媛不久前被長春市授予長春市好市民榮譽稱號。她在網上第一個號召大家幫助“地瓜爺爺”。長春市文明辦相關人士表示,與傳統道德模范不同,蘇媛媛身上不僅體現了愛心、良知,更有智慧。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懂得利用網絡、微博等方式最快捷、最有效地傳遞救助信息。 本刊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無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道德模范的標準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北京大學(微博)哲學系教授何懷宏表示,社會的道德楷模漸漸走向民間,從“樹”走向“選”,楷模的形態也走向多樣化。據統計,全國前三屆道德模范評選,幾億人參與投票,90%以上的當選者是工人、農民、打工者等普通人。“道德模范”的五種類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也都和人們的社會、家庭生活有較大關系。吉林省文明辦副主任楊憶認為,“這樣評出來的模范可親、可敬、可學?!?/P>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通過互聯網涌現了一批“草根英雄”,如“最美媽媽吳菊萍”、“餛飩哥劉大軍”。這些“小人物”來自基層,其義行善舉發于內心、成于自然,不過于追求高尚,與尋常百姓有一種天然的貼近性,受到網民大力追捧。 受訪專家認為,媒體對模范的宣傳要避免人為拔高,避免制造“極化”的道德模范。 吉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所長付誠認為,道德體系的建構過程中,要注重價值觀的引導和變化,挖掘傳統美德的時代內涵,研究新時代新特征,建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規范?!?/P>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