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東南大學(招生辦)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其研究團隊 素有“學府圣地”和“東南學府第一流”之美譽的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有著百年的古樸與典雅,其中,始建于1909年的健雄院格外醒目,灰墻紅瓦間彰顯著堅貞,巍峨的立柱和攀援的常春藤也似乎訴說著這里的滄桑與輝煌,這里曾是中國大學里第一座現代科學館,走出了許多影響中國科技教育的杰出人才;這里亦是中國無線電教育事業的發源地,在信息技術和通信領域,她早已名滿天下,桃李芬芳。1990年,中國高校中唯一的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亦在這塊沃土上誕生,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正是以該實驗室為重要基地,不斷刷新著發展的歷史,最終實現了面向世界的崛起與飛躍。 繼往開來: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學風 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在的信息科學工程學院之前身為東大無線電工程系,其悠久厚重的歷史可追溯至中央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系,乃至20年代的國立東南大學工科電機工程系。1928年國立東南大學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32年,陳章先生來到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任教授,并于1936年起擔任系主任,開創我國無線電教育之先河。1952年院系調整,建立了南京工學院,并將電機工程系分設為電力工程系和電信工程系。陳章先生繼任電信工程系主任,該系就是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前身。1953年,在全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中,又有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工學院的電信系并入,建立了無線電工程系。1955年,無線電工程系被要求整體遷往成都,建立成都電訊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招生辦)),時任系主任的陳章先生力主留下,危機關頭,恰逢周總理視察上海,江蘇省委派人面陳意見,周總理聞聽此事之后極為關心,根據江蘇省委意見與陳章等幾位老教授的聯名電報后,做出了南工無線電系停遷的決定,只需抽調15名教師去成都支援。經歷過驚心動魄的西遷風波得以保留之后,無線電工程系勵精圖治,發展日益蓬勃,始終走在全國無線電學科的前列。2006年,無線電工程系更名為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開始書寫新的一頁。經過長期的努力,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學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學質量、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橫向聯合、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均居東南大學之首,目前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信息科學與工程教學和科研中心,可謂人才濟濟、成果斐然。 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展的歷史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1990年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立。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國的移動通信事業還是一片空白的時候,從英國伯明翰大學訪學三年歸來的程時昕教授洞見了發展移動通信技術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借1989年國家教委和國家計委以世界銀行貸款增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契機,于1990年成功申報成立了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從此,在程時昕教授的帶領下,實驗室開啟了致力于國家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奮斗之旅,程老師帶著尤肖虎等一批年輕人,以振興民族移動通信事業為己任,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孜孜以求,永攀科技高峰,讓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逐代躍升。如今算下來,已有20多年的光景。 幾年后,程時昕教授把實驗室主任的擔子交給了尤肖虎,看著后輩青年才俊們英姿勃發,成就斐然,見證了實驗室20多年成長歷程的程時昕教授甚感欣慰,他說:實驗室自創立以來,始終秉承無線電工程系前輩們真正的嚴謹求實、踏實認真的研究作風,并且這些優良傳統與作風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對后來的老師與學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其中自然包括整個獲獎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實驗室有一個座右銘叫作“寧靜致遠、勤奮求真”,這也確實成為實驗室大部分老師的共識。大家都能夠定下心來,能夠長期深入到問題的規律性、實質性里面去尋求、探索一些新的技術,覺得很有樂趣,而比較少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浮躁情緒比較少,真正靜心做研究的氣氛、學風都比較好。多少年來,大家都默默耕耘,不斷向移動通信科學技術的深度和廣度進發。現在來看,實驗室不僅在理論上取得了突破,實際上也做了多項重大的實驗系統,而且這個技術還能廣泛地應用到市場去,還在國際標準化方面,提出并被采納了很多的建議。如今,實驗室以“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的研究成果斬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應該是“水到渠成”。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