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1年國家科技發明一等獎獲得者尤肖虎 2012年2月14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2011年度各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大會上相繼出爐,東南大學(招生辦)尤肖虎及其團隊的“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因成功解決了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這一世界性難題而名列其中,摘得標志著國家技術最高水平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桂冠。 溫家寶總理曾在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中華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有強大的科技,有大批創新型人才。”正如國務委員劉延東多次總結所說,移動通信是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而尤肖虎正是我國移動通信科技工作者隊伍中的杰出代表。他懷揣引領移動通信發展的夢想,始終圍繞國家目標,將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進步作為自己的執著追求,帶領全國移動通信領域的各路精英協同攻關,歷經近20載的艱苦奮斗,從2G(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時的全面落后、被動模仿,到3G時的苦苦追趕、縮小差距,再到4G時實現齊頭并進和局部領先,鳳凰涅槃,終于讓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在世界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大潮中傲然屹立,贏得一席之地,譜寫了一曲為中國的移動通信事業發展而不懈奮斗、永攀高峰的奉獻之歌。 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 移動通信是20世紀后期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因為它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巨量的財富,還直接影響到人的生活方式、社會的良好運行乃至國家的經濟與安全。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用戶群,因此,迅速掌握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已經逐漸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需求。然而,我國的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始建于1990年的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目前仍是我國高校中唯一專門從事移動通信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研發的重大歷史使命。尤肖虎自從1992年進入實驗室以后,作為青年學術帶頭人,繼往開來,面向世界移動通信第二代、第三代系統技術,自主創新、刻苦攻關,開始了引領移動通信技術的追趕之旅。1996年與1998年,在國家“863”高技術項目的支持下,他先后領銜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個GSM實驗系統和第一個CDMA實驗系統,進而全面掌握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技術,迅速縮小了我國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并在移動通信系統理論研究方面和國外躍居同一平臺。 1999年初起,尤肖虎開始擔任國家“863”重大項目“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究與開發”(簡稱C3G)項目總體組組長,全面負責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在尤肖虎的統領下,國內二十余家科研單位、近三千名科技人員經過了三年的艱苦努力和協同攻關,2002年,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現場試驗在東南大學首次成功進行,標志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技術,該研究項目形成了近百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發明專利,其中TD-SCDMA是由我國首次提出,并得到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接納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尤肖虎教授在項目總體技術方案和擴頻接收處理技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001年,在“863”十五周年成果展示會上,受到江澤民、胡錦濤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并獲得國家科技部頒發的“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獎。隨后,C3G項目被兩院院士推選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并獲得200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創新精神不息,科學亦無止境。2001年,當國際上Beyond 3G研究初顯端倪、國內3G商業化剛剛啟動之時,尤肖虎就已經高瞻遠矚,開始按照國際移動通信發展規律,倡導、發起國內Beyond 3G移動通信的研究開發,并在國家科研立項的支持下,發起了未來移動通信通用無線環境研究重大項目——FuTURE計劃,尤肖虎正是FuTURE計劃總體技術框架的主要擬定者,并從2002年起繼續擔任國家863計劃未來移動通信總體專家組組長。就這樣,尤肖虎再次肩負起面向未來研究開發新一代移動通信的重任,繼續帶領一批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的科技人員投入到引領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向世界之巔進發的攀登之旅。2005年,“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成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制訂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為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發以及產業化提供了更高的發展空間和飛躍平臺。 面對未來移動通信,技術路線的選擇尤為關鍵,是艱難的抉擇,需要非常慎重。尤肖虎高瞻遠矚、匠心獨運,他敏銳洞悉國內外移動通信發展態勢,從未來的長遠發展考慮,力主選擇了“高效傳輸網絡”為突破口開展研究。應當說這是一個充滿睿智和自信的選擇,同時又是一個大膽和伴有一定風險的選擇。因為和日韓等國家開展的研究相比,中國的FuTURE計劃不是單獨考慮點到點的傳輸速率,而是更多的注重于如何把各種各樣的傳輸技術組成一個高效的網絡進行工作,在大范圍組網環境下追求更高的傳輸速率。盡管其研發難度要比提高一個區域性的點到點的傳輸速率更大,但是,它的應用前景卻更為廣闊。尤肖虎認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超越,中國的移動通信行業已經在人、財、物和研發經驗方面有了相當的積累,能夠體現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藝高人膽大,正是這樣一個重大抉擇,為中國移動通信的未來發展開拓出一條坦途。 2006年10月31日,基于分布式無線網絡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現場實驗系統——“4G外場實驗系統” 在上海順利通過驗收,該系統在高速移動環境下的信息傳輸速率高達100Mbps,比現有移動通信技術傳輸效率提高了近百倍,這標志著4G在基礎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7年,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網絡架構及基帶傳輸技術及其應用又獲得成功,至此,包括“廣義多載波并行傳輸”、“普適多輸入多輸出(MIMO)傳輸”以及“雙渦輪迭代接收”為特征的寬帶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已經日臻成熟,并形成了未來移動通信系統新的理論與技術體系。 目前,寬帶移動通信逼近傳輸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成果共獲得已授權的發明專利30余項。通過產學研密切合作,相關技術被3GPP主流國際標準化組織采納。該技術帶動了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技術的后續演進。實驗室通過與華為公司合作開發,進行產業化應用,為我國企業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中贏得先機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中國3G、4G兩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發的主要負責人,尤肖虎堅持以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為己任,努力增強我國在無線移動通信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國際競爭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北大新任校長王恩哥: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
·物理學家王恩哥就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研究生為助父“留任”校長編造茂名“最大貪污
·專訪:中新高校校長看好亞洲大學發展前景
·粵港合作“一試三證”首頒44張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