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年高考成績放榜之后,不少高校開始搶奪高考狀元,有的上門拜訪,有的發放高額獎學金,只為能把狀元們納入麾下。然而,今年少數高考狀元跟北大索要巨額獎學金時,卻遭到拒絕。 “過去,北大、清華靠獎學金來爭奪生源,此次北大能拒絕巨額獎學金要求,這對高校之間搶奪高考‘狀元’之風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中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學博士唐海波說,考生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按照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而不是擇“價”而棲。 相關鏈接 香港高校財大氣粗 紛紛打出獎金牌 2011年,同升湖實驗學校的楊倩高考卷面總分有697分,成績公布后,除清華、北大的招生老師與她頻繁接觸外,香港大學的招生老師也鍥而不舍地給她打來電話,歡迎她到香港求學。楊倩坦言,高考前,她夢想的學校是清華,但她最后決定選擇“不同風格”的港大。港大也愿意為她提供每年16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 每年港校拿出數十萬獎學金“攻城略地”,越來越多的內地高分考生“移情別戀”。今年,各港校在學費上漲的同時也調高了獎學金。香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由去年的每年16萬港幣,上漲為今年的17.5萬港幣,涵蓋全部學費 (13.5萬元港幣)、宿舍費及基本生活開支。除了全額獎學金外,也有不同額度的半獎。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2013年最高獎學金增長近1.6萬元人民幣。有的學校還會再開出上學期間每年給予5萬元港幣的獎勵,也就是說獎學金總額可以達到70萬港幣。 國外大學生也看重獎學金 “如果一名考生同時獲得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哈佛和普林斯頓沒有給獎學金,而耶魯大學給了獎學金,考生就可能選擇耶魯大學。”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 熊丙奇介紹,在國外,大學招生實行學生與學校雙向選擇的申請入學制度,一名考生可以申請若干所大學,同時獲得若干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考生再結合大學錄取的專業、教育質量、教育服務選擇大學。其中,教育服務即學校提供的獎學金。 在學生和學校雙向選擇的招生制度中,獎學金能起到吸引優秀生源的作用。我國當前并沒有實行這種制度,而是實行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在這一制度框架下,學校是結合學生的志愿、分數高低依次錄取學生的。因此,承諾新生獎學金往往制造招生混亂,破壞招生秩序。教育部發布禁令,用意正在于規范招生。 (長沙晚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內蒙古高招高職網報系統堵塞急壞考生家長
·天津高校招生本科三批開錄 在津招生9021人
·小伙手繪福州旅游地圖 簡單幾筆掃盡美食美景
·生源大戰激烈 部分高校以高額獎學金招攬考生
·莫讓孩子成為“粗暴教學”的犧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