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上掛出了公告,面向社會大眾,包括高校教授、中學老師、社會人士等征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考()語文、數學、英語等11個科目的試題,并建立自己的儲備題庫。以后,高考中可能出現社會各界人士出的考題。 長期以來,高考命題都是由少數資深教育人士壟斷的。這固然保證了試題的權威性,但也帶來了出題思路逐漸固化、試題套路模式僵化等弊病。與以往高考的小范圍命題相比,此次浙江面向社會征集試題,能引入民間智慧、豐富命題思路;同時,官方降低門檻讓民智參與的姿態,對于高考的創新與改革也益處良多。 事實上,征集試題恐怕更多的還是面向中學教師這一群體,這無疑將使高考更貼近一線教學實際,使高考與教學得以有效對接,真正實現接地氣的目的。都說高考是“指揮棒”,指引著基層教師的教學活動,反過來,如果基層教師也能將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試題體現出來,教和考、理論命題與教學實踐的良性互動,將為教育事業增添生機與活力。 此外,征集試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命題質量、減少常識錯誤。以往參與高考命題的雖都是精英,但囿于人數限制,難免會有知識盲點,如今年陜西高考作文題因出現關于鉆石的常識性錯誤遭網友吐槽:“出題人不懂鉆石。”只有增加出題者的范圍,才能減少命題局限,有效規避命題失誤,使高考試題更加合理。并且,題庫越豐富,可供選擇的試題越多,試卷的質量肯定會更高。 相信只要能細化征集標準并進行科學把關,“草根”出題將為高考命題制造“鯰魚效應”,通過試題競爭增加高考命題的豐富性,并讓試卷上出現更多貼近生活的鮮活素材。在這樣的高考“指揮棒”下,教學活動也會得到相應的調整和改革,這對于教育制度的整體轉身都大有裨益。( 段思平)(北京日報)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云南代課老師自殺追蹤:待遇、身份都是“痛點
·評論:大學校名可尋求商標保護
·黑三輪成學生接送車 一輛車上擠6個孩子(圖)
·評論:“開門”出題更接地氣
·評論:完美教師“課好”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