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節,一個溫暖而值得期待的節日。新的一年,大家有什么心愿和祝福?本版今日推出春節心愿版,讓我們一起聽聽校長的關注,孩子的愿望,記者的感觸,讀者的祝福。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龍年吉祥! 過去的一年,教育情系民生,學前教育成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突破口,農民工子女上學也牽動著教育部門和社會的心,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則成為回應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龍年將至,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幼兒園園長、打工子弟學校校長、營養改善計劃試點校校長,聽聽他們的心聲。 吳邵萍: 給公辦園教師減減壓 臨近春節,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吳邵萍依舊忙個不停。但吳邵萍覺得自己忙并快樂著。“現在大家對學前教育關注多了,國家出臺了不少相關政策,各級政府也都知道幼教需要重視。”這讓吳邵萍很高興。 以前不少人覺得學前教育無關痛癢,“我們以前沒上過幼兒園,不也照樣讀書、考大學、工作嗎?”每每聽到這樣的觀點,從事幼教工作近30年的吳邵萍,總是很無奈也很無助。“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非常重視學前教育,有人關注比沒人關注好。”吳邵萍說。 在新的一年,吳邵萍希望,各級政府除了關注幼兒教育,更應該有一些實質性的舉措推動幼教事業本身的發展,比如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狀態怎樣?幼兒教育怎樣可持續發展? 具體而言,吳邵萍希望幼兒園教師能有更寬松的編制,能為教師們減壓。 “目前,我們公辦園的教師都是有編制的,這點得到了保障,但是后勤、保育員等崗位都沒有編制。這部分人員的工資都由幼兒園自己承擔,增加了辦園成本,但公辦幼兒園又不允許多收費,屬于非營利機構,我們也很為難。”吳邵萍說。 吳邵萍說,以前的保育員、廚房人員等后勤人員都是有編制的正式員工,但老保育員、廚房等人員退休后,這些崗位不再有編制,這樣,幼兒園聘用的人員從以前的2/5上升到現在的1/2。用人成本不斷加大,但是錢從哪兒來?現在幼兒園的玩具成本、設施設備購買和維修成本不斷上升,都增加了幼兒園的辦園成本。 “我知道,政府有政府的難處,但是,我們也非常為難。一方面幼兒園辦園品質要提高,家長不僅希望幼兒園園舍、設施設備好,也希望教職員工的專業水平高,而這些都需要持續地投入資金,這些矛盾,常常讓幼兒園處于一種受‘夾板氣’的狀態。”吳邵萍說。 除了經費壓力,吳邵萍覺得幼兒園老師們的精神壓力太大了。“去年上半年,我們一位副園長患癌癥去世。”吳邵萍說,“去年下半年,我很多工作都是在給老師們做心理疏導,老師們的壓力太大了。” 吳邵萍說,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的老師們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最好的發展,能讓每位家長都滿意。“但是,要做到每個最好,太難了!”吳邵萍說。 作為示范幼兒園,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還承擔了一部分輻射功能,也就是接受全國各地幼兒園參觀,老師們到不同幼兒園去傳授幼兒教育教學的經驗,給其他幼兒園上示范課……“這些工作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工作量確實很大。”吳邵萍說,2012年,她已經申請能否減緩老師們的輻射帶動工作。“可能一提這樣的要求,領導們或同行們會誤認為我們在翹辮子,但實際上,我們的老師真的都是在超負荷工作。”吳邵萍很心疼園里的老師。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有家長隨時進園的規定,我們歡迎家長到幼兒園參觀,和老師互動,但是進園太頻繁了,老師們壓力很大。畢竟每天都有家長坐在教室,老師的心理壓力還是很大的。”吳邵萍說,家長們對孩子的安全、飲食、作息、教育都要求最好、最頂尖,這讓老師們壓力很大。 除了這些壓力,吳邵萍說,園里的老師還承擔了大量教育之外的工作。“家長們對安全要求高,要有專人管安全這塊;對健康有要求,要有專人負責保潔這塊;對檔案有要求,也要有專人管理。但這些工作人員都是沒有編制的臨時工。”吳邵萍說,“不可能要求臨時工對孩子們各方面格外上心,這樣只能是老師多操心孩子們的各個方面,更多工作都由老師和園長分擔。”吳邵萍自嘲,“我現在身兼無數個小組長。” 在社會對農村園非常關注的情況下,吳邵萍一直在思考公辦園怎么發展,怎么辦得更好,怎么更有保障。 “龍年了,希望能讓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有更強烈的幸福感,能更堅定地在幼教領域從教。”吳邵萍說。 陳恩顯: 政府支持是關鍵 學校要放寒假了,孩子們在操場上歡笑著,等待著點評試卷后回家。兼做教師休息室的校長辦公室,人來人往,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放假的輕松和過節的喜慶。陳恩顯一臉抱歉:“這里有點嘈雜,我們換個地方采訪。”校門口的門房,雖然不大,但很整潔,陳恩顯說:“就這兒吧。” 陳恩顯,北京市石景山區黃莊學校校長。校名很有地域特點,但學生們來自五湖四海。是的,這是一所打工子弟學校。 陳恩顯是河南人,在河南息縣二中當過高中教師,1998年的時候,聽周圍的老鄉們說,到北京打工,孩子們沒地方上學,這讓陳恩顯動了辦一所學校的念頭。陳恩顯還記得自己是1998年7月到北京考察的。“當時騎自行車繞著四環轉了一個月,看到好多農民工的孩子沒地方上學。”陳恩顯說。父母在收廢品,兩三個孩子就坐在身后的廢品堆里玩。這成為陳恩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印象。 2011年,陳恩顯最開心的事情是兩層教學樓落成,新操場落成。從當初的幾間房,到漂亮的教學樓,教師也增加到80多人,學生涵蓋了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三個學段,有1800余人。提及學校發展,陳恩顯說:“除了自身努力,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社會的關愛,這些不可能實現。” “2009年學校被石景山區教委批準為合法的民辦學校,并獲得了辦學許可證。在教委支持下,籌集資金500多萬元,對學校進行全面改建,新教學樓寬敞明亮,教委已為我校更換全新桌椅、黑板,照明及印刷等設備,配齊室內教學配套設施,初中物、化、生實驗室達標。”陳恩顯自豪地說,“看見教室門口的監控了嗎?花了十七八萬元呢,也是教委支持的。沒有教委支持,學校不可能建設得這么好。” 陳恩顯說,學校漂亮的塑膠跑道、水泥地,還得感謝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袁晉、周淑萍夫婦。要不然,這么好的體育設施,想都不敢想。 問及新年愿望,陳恩顯說,自己辦學校的初衷,就是希望打工子弟能有學上,上好學。“我們希望得到政府的繼續支持,能讓我們的辦學條件有根本性的改變。”陳恩顯說,他和朋友合作在上海也投資了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當地政府不但幫助大多數打工子弟學校合法化,而且對合法后的學校,按照每人每年3200元給學校撥款,打工子弟已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免費入學。同時地方政府還替學校支付房租、修繕房屋、添置教育教學設施,在教職工待遇和社保等方面都考慮得很周全。“政府現在對打工子弟學校越來越重視了,政府支持是根本!”陳恩顯說。 聽說教育部組建了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就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等16個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和系統論證。陳恩顯很高興:“現在我們初中部,初三的學生是最少的,有些是覺得升學無望放棄,有些是不得不回老家考試。對于那些回不去又有升學希望的孩子來說,如果能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那實在是一個太好的消息了!” 陳恩顯在2011年也有遺憾,學校的主體教學樓已經鳥槍換炮,但手頭資金不夠,西邊的小平房還是以前的磚瓦房子,他請人估計了一下,重修需要六七十萬元。“希望我們的小平房能盡快改造成更安全的房子。”陳恩顯說。 蒙文武: 希望能給孩子們建餐廳 1月12日是廣西都安三只羊小學放寒假的時間,校長蒙文武這幾天分外忙碌。年底了,要給孩子們發獎,“雙科100分,雙科80分以上……要發300多張獎狀呢。”蒙文武說,自己和老師們11日晚上就開始加班加點寫獎狀。11:30,孩子們陸續離校。學校從喧囂進入寧靜。蒙文武說,自己可能還得忙上一個星期才能歇下來,假期事務還需要他處理。 回顧2011年,蒙文武感觸最深的是孩子們的伙食改善了。以前,“黃豆蒸飯”是三只羊小學乃至廣西都安鄉村學校學生伙食的代名詞。“從去年5月18日起,縣里每生補助0.5元,寄宿生的伙食補助為3.5元,孩子們告別了‘黃豆蒸飯’。”蒙文武說,補助到位后,孩子們每天早上能吃到米粉或者面包和豆奶,中午能吃到青菜和雞蛋,有時候是炒雞蛋,有時候是煮全蛋,晚上孩子們能吃到肉和青菜。主食還是孩子們從家里帶,但營養已經改善了很多。 不過,一日三餐只花3.5元,這對蒙文武來說,無疑是個挑戰。“我們的總務主任、采購員每天會根據多少學生、多少錢,來安排買多少菜。不過也確實有點困難。對于3.5元,我們能做到一分錢不賺,全部都用在學生身上。”蒙文武說。 讓蒙文武高興的是,去年12月16日,全縣中小學校長開會,給校長們傳達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從下個學期起,中央財政按每生每天3元的標準提供膳食補助,加上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小學生達到每天4元。“這樣寄宿生的補助能達到7元,孩子們能吃得更好了!”蒙文武說。 提及新年愿望,蒙文武說,希望能有一間餐廳。現在學校食堂只有100多平方米,這還包括鍋爐的位置,實際上全校400多個孩子,領飯的地方只有50平方米,只能分班級輪流領飯,領完飯在宿舍和操場吃,遇上下雨天,非常不方便。 蒙文武也希望能給學校配備生活老師。現在學校沒有一名生活老師,營養餐工程實施后,都是老師們在分擔生活老師的工作,組織學生進餐,管理寄宿學生。老師們一般要等到學生午休之后,下午1點才能吃上飯。“如果能給我們配備一兩名生活老師,老師們的工作會減輕很多。”蒙文武說。 蒙文武還有一個心愿,是能在營養餐管理方面得到更多的幫助。“我們農村學校,都是剛啟動營養餐工程,各個學校在管理方面還是空白,都還在不斷摸索,如果能有專家給予指導,我們的營養餐工程能更科學,更有效率。”蒙文武說。(記者 張春銘) (中國教育報 張春銘)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盤點校長新年愿望:為教師減壓 給孩子建餐廳
·女兒不會寫字媽媽辭職陪讀 笨小孩可能不是笨
·夸孩子當心夸出表揚癮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嗎?
·今年寒假流行“無字作業”布置彈性作業減負
·小學寒假作業悄悄變臉 動手作業代替抄抄寫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