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拼音?我們不同意!” ——趕著公辦幼兒園“小學化”的背后推手 “不教拼音了,你們同意嗎?”幼兒園園長問。 “不同意。”家長紛紛舉手。 這是一個幼兒園家長會的現場。教育部禁令出臺之后,該園召開家長會通報情況并征求意見,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拼音、識字等還要教。家長,成了這所幼兒園“小學化”的直接推手。 正是家長的要求,讓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園,陷入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困境:“小學化”,上級不許可,也不符合教育規律要求;不“小學化”,家長不答應,生源可能流失,幼兒園影響力可能降低…… 公辦幼兒園的壓力來自家長,家長的壓力來自哪里?記者采訪了教育學碩士畢業、現在國家部委工作的張先生,他的女兒在幼兒園學習之外,還報了英語、數學等課外培訓班。針對記者的質疑,他無奈地說:教育規律我都懂,這樣干不對我也懂,可是別的孩子都學,就我的孩子不學,她進不了好小學怎么辦?進了小學學習跟不上怎么辦? 記者采訪到的幼兒園園長和家長,不少將“小學化”的罪魁禍首歸結為小學特別是名小學入學測試。記者對北京幾所擇校熱門小學校長進行了采訪,一位多年的老朋友校長坦誠地告訴記者:我們對片內的孩子,主要是談談話,根本就不考,無條件接收。現在外界傳得比較玄乎的考試,主要是對非招生片內的擇校生。“條子太多,各種來頭的都有,我們得罪不起,也擋不住,學校又容量有限,不可能把擇校的都招進來,考試就成了擋箭牌。” 看來,擇校,成了小學校長背后的推手。均衡,成了解決“小學化”問題的根本途徑。 一位要求記者匿名、從教多年的資深公辦幼兒園園長告訴記者,家長的要求來自小學入學的競爭,也來自社會上各種早教機構的推波助瀾。防“小學化”禁令單發給幼兒園是收不到很大效果的,就算幼兒園不教相應知識了,更多其他機構辦的學前班涌現出來,比幼兒園教得更多,危害更大。 記者發現,和這位園長有類似想法的園長不在少數。正是因為覺得責任在更廣泛的群體身上,自己難以改變現實,使部分幼兒園失去了執行“禁令”的內驅力和動力。記者了解到,確實有幼兒園特別是不少公辦園在收到防“小學化”通知后,對幼兒一日活動內容進行了調整,但教授拼音、數學還是某些幼兒園大班的重要內容,家庭作業也依然是常規。 而不少幼兒園在禁令之后,毫無動靜。在北京某著名公辦幼兒園網站上的“幼教法規”欄目,收集了國家和地方關于學前教育的法律和規定,但是,沒有教育部關于防“小學化”的通知,也沒有北京市的有關文件。記者在公辦幼兒園采訪時,有教師明確表示不知道有防“小學化”的通知,也不知道自己要防“小學化”。 知易行難。“小學化”的推手到底在哪里?采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幼兒園園長、小學校長不能承受之重的感慨,家長不得不為的無奈和憤懣。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廣州倡議民校“小升初”統一時間考試 避免小學
·北京學前教育“小學化”仍嚴重 家長成直接推手
·陜西省淳化縣部分食物中毒小學生出院 校長被免
·聚焦北京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紛繁圖景和現實
·2012年廣西省桂林市 中考體育抽測項目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