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學化”之憂 整個幼兒園的組織形式,基本上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翻版:以紙質課本為導向,老師講授,學生聽課,滿堂灌或者單向式輸入教學。 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好比“起了個大早”卻送孩子“趕了個晚班”。過早過多地進行規范性學習,會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最大的作用力還是來源于家長,改變家長的觀念最重要。孩子的發展要順其自然,千萬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 小學一樣的課程表 4月25日下午5:30,省實驗幼兒園放學鈴聲一響,扎著馬尾辮的馬曉麗和同學一起跑了出來,“周末和爸爸媽媽去哪里玩?”記者隨口問道,不料只有6歲的馬曉麗指了指裝得鼓鼓的背包一本正經地答道:“老師說了,要背誦和默寫兩首古詩,做完20道加減題,再背下九九乘法表,完不成的就罰寫作業。”記者看到,和她一起出來的孩子幾乎人人背著一個大背包。 和馬曉麗一樣,在記者調查的濟南市多所幼兒園中,90%的幼兒園都布置課外作業,并且平時會有小測試,比如5分鐘內做對幾道數學題,能夠默寫幾個漢字等等。有的還會規定一周內要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讀10個漢字。整個幼兒園的組織形式,基本上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翻版:以紙質課本為導向,而不是以生活化的保育組織形式為導向,老師講授,學生聽課,滿堂灌或者單向式輸入教學。一位家長向記者展示了孩子一周的課程表:周一:數學、語文、手工、英語(論壇);周二:語文、音樂、經典誦讀、科學;周三:外教、英語、數學、美術;周四:語文、形體、數學、拼圖;周五:英語、經典誦讀、游戲。課程安排幾乎和小學一年級的課程一致。除了班級化組織教學外,有的幼兒園還以特長班名義,行小學教學之實,如珠心算班、作文寫話班、快速識字班等。 早在2010年10月,濟南市教育局就規定,幼兒園不準使用小學教材,不準教拼音、漢字書寫、奧數、珠心算等內容;不準給幼兒布置文化知識類家庭作業;不準進行高強度的機械記憶方面的教育訓練;不準進行任何形式的測驗和考試,并嚴查幼兒園“小學化”現象。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也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 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家長,90%的家長根本就不知道此規定,有的家長雖然知道卻不認同,常常一見到孩子就會問今天學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來,家長就會覺得這一天浪費了。 “雖然有規定,但是出于家長的要求和學校生源的考慮,只能是知道禁止卻有意而為之。”濟南市歷下區一家公辦幼兒園園長牛青蓮無奈地說道,雖然現在的教學安排已經違規,但是多數家長還是認為幼兒園教的東西太淺,所以基本上大班的孩子都報了課外培訓班。 “尖子生”何以變“差生” 家住濟南市歷城區的王荷韻女士發現,曾經是班里一二名的女兒雯雯,自從上小學四年級后,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雯雯從小就接受超前教育,5歲就學會乘除法,雙語、奧數樣樣齊全。班主任曾找過王女士談話,說她女兒總覺得在幼兒園早就學過了,上課聽講精力不集中。王女士特別后悔,“哪知道讓孩子早學了東西卻弄得現在沒興趣”。特別讓她心焦的是,孩子已經出現了厭學跡象! “起點早、發展快、后勁不足,這是受到超前教育的孩子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舜耕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師王清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剛升入小學的時候表現特別突出,大多是班里的‘尖子生’,但是容易形成驕傲、不虛心、眼高手低的學習狀態,到了三年級的時候,隨著課程的加深,加之學習態度比較懶散,往往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成了班里的‘差生’。” “教育是有規律的,比如教育大綱規定幼兒早期教育達到的目標為‘幼兒在各種游戲中歡度幸福童年’。有些孩子在早教班學的拼音,特別是英語口語,由于缺乏專業教師指導,無論是發音還是拼讀都不準確,幼兒到了小學便會先入為主,很難糾正,反而欲速則不達。”山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張小永認為,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好比“起了個大早”卻送孩子“趕了個晚班”。 贏在起點不一定會勝在終點。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決定了他們還不是“坐下來學習”意義上的學生,“過早過多地進行規范性學習,會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張小永說。 千萬不要遏制孩子天性 玩樂是童年的天性。魏鑫是濟南金太陽幼兒園大班的學生,當伙伴們周末出去玩的時候,他卻要去上英語和數學培訓班。“我已經老長時間沒出去玩了,都不記得上次玩是什么時候了。”小魏鑫嘟著小嘴,一臉埋怨地看了看旁邊的爸爸魏先生。魏先生每次都陪孩子上課,“和孩子一塊上課的有20人,其他的孩子都去,如果咱不去就落下啦。小孩子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 濟南市經五路幼兒園園長劉盈說,實際上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活動和各種游戲,都是對他們某種能力的一種培養。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的形式,“幼兒園的功能,就是生活入門教育,包括生活、語言、計數、方位、時令、顏色、天氣等豐富多彩的內容,肯定不是機械的識字和數學。” 張小永認為,幼兒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讓孩子在幼兒園里玩得開心,從而培養他們獨立的人格,幫助他們更好地與同齡人建立伙伴關系。幼兒園應通過游戲和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孩子認知這個世界。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關延平認為,從現狀分析,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最大的作用力還是來源于家長,改變家長的觀念最重要。“孩子的發展要順其自然,千萬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如果說要教育,其內容不應該是小學教育的提前化,而應該寓教于樂,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品性,度過天真爛漫的童年,這才有利于孩子身體的發育、心智的形成。”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吃飯前有人說話 幼兒園老師讓30多娃自扇嘴巴
·山東濟寧一小學生因噴小攤香水 20人頭暈住院
·托幼機構和小學將加強防控手足口病
·確保孩子的健康飯碗 鄭州啟動中小學食堂大檢查
·江蘇華西村初中學生 跨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