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4月,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廣東省賽舉行。本次大賽吸引了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35所高校的165件作品參賽。華工廣州學院參賽的6支隊伍全部進入決賽,最終家庭健身寶、桶裝水升翻安裝機、新型剪草車、自動廢瓶分類機四支隊伍獲得一等獎,家用服務機器人、新型嬰兒車兩支隊伍獲得二等獎。 “多功能家庭健身寶”是本次大賽獲得一等獎的團隊之一,這支隊伍由該校機械工程學院08級學生方思涵、09級學生陳英健、張宇航、陸道健、李錫恩組成,目前他們正積極備戰將于7月舉行的全國總決賽。在激揚青春的季節,他們瀟灑彩繪自己的夢想,漫游在知識的世界里;他們肩并肩許下未來心愿,隨風自由奔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讓我們走進這支團隊,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心有多遠,夢有多遠”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風雨兼程。校內選拔賽為他們打開夢想之門。自去年暑假開始,他們提前半個月回到學校為比賽做準備,經過5個月的努力,團隊以校內一等獎的成績進入省賽,他們離夢想更近一步。今年寒假,當他人正享受悠悠假期時,他們已回到學校,進行作品的實物加工,為省賽做準備。“有志者事竟成”,最終,他們的作品在165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在比賽現場看見許多優秀的作品,當得知獲獎結果的時候,我想我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陳英健感慨地說。李錫恩露出燦爛的笑容回憶起當時的心情:我記得隊友曾說過,“心有多遠,夢想就有多遠。”我們從校內選拔賽到省賽,每一次都感覺離成功更近一步,當得知進入全國總決賽時,高興到無法用言語表達。 “我們的字典里,沒有放棄兩個字” 每一個成功背后總有一份艱辛,正如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陸道健告訴記者,建模是最困難的階段,從圖書館借了一大疊書進行查閱,起稿后,他們不停地修改,經常奮戰到深夜兩三點,改到圖紙都“面目全非”了。 當努力的成果受到質疑時,他們依然堅定地相信,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只要堅持,成功不遠。“必須把別人提出的意見記在心里,知恥而后勇,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讓別人刮目相看。”張宇航同學堅定地說。 勇敢和信念一點點筑造著夢想的大廈,面對比賽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幾度迷茫,幾度失落,但他們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放手一搏,就算失敗也沒關系,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經歷了,收獲了,成長了,也就足夠了。”陳英健篤定地說。 五個奮斗身影,一個共同目標 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他們的心頭始終有勝利的希望照耀;五個奮斗的身影,小心構建著每一個框架,仔細醞釀下一步進程;兄弟情深,彼此相伴,因為他們知道,沒有誰能夠憑一人之力完成比賽。“一路走來,全靠隊友們的互相支持。”陳英健真情流露地說。 “英健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你放心回去吧,這里交給我們就行了’。”李錫恩告訴記者,當時正緊鑼密鼓地準備比賽,但家里有急事需要馬上回去,隊友們都非常體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透露著他們的深深情誼。 一遍遍琢磨,一次次試驗。“每天誰沒有課,就到工廠加工零件。”陸道健說。“多少奮斗的日子,才能鑄造如今夢想成真。” “學校,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 在作品設計制作過程中,學校的領導及老師認真組織指導參賽同學設計出成功作品。“學校真的給予我們相當大的支持,也很感謝指導老師給了我們莫大的幫助。”張宇航說。 一年時間,一路坎坷,一路歌。走過風雨,他們也有著許多自己的感受與收獲。 張宇航:“對于比賽,首先組好團隊,作為一個工科生,答辯能力很重要,不要忽視每一次上臺的經驗,建議同學們多參加各種比賽,提高綜合能力。” 陳英健:“鍛煉交際能力很重要,平時多與人交談,不要膽怯,有不懂的問題要多問老師或同學,多實踐、勤動手,才能學到更多。” 李錫恩:“永遠不要低估自己,要相信自己,在大學階段做出一兩件讓自己值得回味的事情。” 陸道健:“比賽更重要的是過程,過程中你收獲了什么。做事要提前準備,才能更好地去面對。” 記者手記:記者了解到,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不僅成績優秀,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他們都在各種比賽舞臺上發光發亮。關于奮斗,他們孜孜不倦;對于夢想,他們堅持不懈。當他們聚在一起,這種力量無限放大,面對毫無生命的冷冽零件,他們用汗水賦予生命。青春歲月,激情年華,他們有理由成功。在此,預祝華工廣州學院進入全國總決賽的所有隊伍在7月份的總決賽中凱旋歸來!(圖文/盧梓欣 林嬌 蔡育君 石婧雯 張杰) (新華教育 圖盧梓欣 林嬌 蔡育君 石婧雯 張杰)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教風學風立校立人
·中考填報志愿 選準“保底”學校不會四大皆空
·臉譜創始人成億萬富翁 父母不以子貴仍不肯退休
·佛山市招生辦 解讀2012年中考志愿填報
·報讀中職學校實例指導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