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發布《2013年成都市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專題調查報告》,調查發現:應屆高校畢業生熱衷于進入“體制內”,多想進入國企或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擇業觀單一及結構性矛盾,成為“就業難”的主因。(6月25日《四川日報》) 在“史上最難就業季”的當口,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了公考大軍中,吃財政飯成為了很多人的夢想。公務員()這一本來不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工作卻成為了職場中的“香餑餑”,這不得不令人反思。 國家工作人員的定位本是人民公仆,是社會管理者和服務者。然而,在具體實踐中,公務員們卻是公權力掌握者,是群眾眼里的官。在社會語境中,體制內的身份便是官場的敲門磚。 “三成未就業碩士想進體制內”,這讓人大跌眼鏡,高學歷者本就是社會改革和發展的生力軍,將碩士研究生與摻茶、掃地、打字、送文件等簡單的工種聯系起來,不免令人唏噓。從孩提時代進入校園,經過近20年的寒窗苦讀,闖過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等一系列重大人生關口,在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培養下,本應滿懷斗志,在社會改革、發展中利用自己的所學與所知,施展才華,為社會創造財富。然而,卻有如此多的高學歷者不約而同地選擇進入體制,選擇一份想象中的安逸與閑適,體制究竟為何如此獨具誘惑力? 存在即為合理,學子們的選擇在大環境下顯得如此無奈。一方面是滿腹經綸,空有一番干事創業的決心;另一方面,社會晉升的渠道卻是如此狹窄,企業薪酬不滿意,想創業卻苦于風險太大,因而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選擇考公務員,好歹解決溫飽問題。 如果在體制內打拼成為高學歷者的第一選擇,那將是社會發展的悲哀和人才的極大浪費。只有創造更寬廣的晉升平臺,為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多空間,才能自然消解掉體制內的誘惑力。 (紅網) |
[發布者:yezi] | ||
相關閱讀:
·公務員薪酬改革年內或試行 基層待遇將提高
·保障房頻變公務員福利房 雙軌分配日趨固化
·畢業生爭相考公務員 勿讓體制誘惑造人才浪費
·2013年度福建省公務員考試面試全部結束
·武漢公考昨起首次集中面試 考官評分要說明
|